文丨团妈

这个月初,90后儿童文学作家王天宁全新创作的幻想小说《奇迹少年》系列面世。

13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中国当代“90后”儿童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得者、桂冠童书奖获得者……这些都是王天宁的标签,但在标签之外他和许多小男生一样,也是一个从小看着科幻类小说长大的男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365夜故事》到《哈利波特》《鸡皮疙瘩》,他喜欢这些故事里天马行空的想象,被一个个奇特的角色吸引。他在科幻与文学的浸润下长大,也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作家,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们的创作过程,他们每天都在写作、构思、修改,也在不断坚持创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好。这期,我们和这位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聊了聊他十多年的创作心得,给家长支支招,怎么帮助孩子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从不喜欢阅读到爱上写作
家长的陪伴和尊重很重要

和许多小孩一样,王天宁在二三年级时也不爱阅读、写不好作文。于是,妈妈便在暑假给他安排了作文加强班。“也就是这个暑假,我仿佛突然入门了,一下子就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和兴趣。语言这种东西,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学英语,只要入门有了感觉,就很容易学好。”王天宁说自那以后,他不管描述什么事,都会描述得特别形象生动,自己也感觉作文比以前写得好了。

当写作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后,王天宁的妈妈也没有停下让他积累和学习的步伐。那时候他特别爱看《阿衰》(漫画),妈妈觉得他写作还有待提升,整天看漫画也不行,就把买回家许久都没看过的《365夜故事》拿出来,让他每天读一个故事,然后再向她复述一遍。

虽然妈妈让王天宁复述故事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要督促他读书,但也正是这个举动,让他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每次妈妈都会在王天宁复述前快速看一遍故事,然后和儿子一起交流故事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我从小和我妈关系好,也是这个原因,交流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增进了两个人的关系。”他说。

在王天宁上小学的时候,“亲子阅读”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普及并被家长重视。所以,他算是比较幸运,如果没有妈妈的督促陪伴,或许自己也不会养成阅读习惯。“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我在读的时候妈妈也在读,我在和她分享故事的时候,她也能够回应我,所以让我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王天宁看来,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就在旁边坐着玩手机,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示范,“以身作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家长却做不到。”

除了阅读的陪伴,妈妈对王天宁阅读兴趣的尊重也尤为重要。从《365夜故事》开始,王天宁喜欢上了看充满幻想的故事,长大了就看《哈利波特》和《鸡皮疙瘩》等,这些书都为他构筑了一个奇特的想象空间。王天宁说自己小时候不怎么喜欢看名著类的书籍,好在妈妈也没有逼迫他去看,但他还是在小学阶段就看完了余华的《活着》。

善于观察生活的细微末节
这些都是写作的灵感源泉

对于创作者来说,没有灵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王天宁几乎很少有这方面的烦恼。他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源于对生活一些细微末节的观察,他的灵感可能来源于一本百科书,也可以是身边的人物,甚至电影里的情节。

新书《奇迹少年》灵感就来源于他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名为《如果蜜蜂从世界上都消失了会怎样?》的百科书。书中人们做出了大胆预测,如果蜜蜂都消失了人类会面临减产,甚至没有农作物的灾难,也正是这个点触动了他。

在《奇迹少年》中,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姐弟,他们的奶奶是一位研究蜜蜂的专家,但奶奶被自己的徒弟绑架并窃取了制造蜜蜂的技术,如果坏人控制了蜜蜂,让蜜蜂不再授粉,将给书中的世界带来灾难……

“幻想这种事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一点逻辑都没有,也是有现实基础作为根基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王天宁告诉团妈,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也会成为他的创作对象。

比如他之前出过一本书叫《一只特立独行的教授》,书中主角的灵感就来自于身边相熟的科学家伯伯。“这位伯伯研究的东西比较深,但在科研之外是一个特别单纯的人,我俩一起看武打片他会问我‘天宁这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像个小孩,所以这是一个特别典型和有意思的人物形象,我就把他带入到小说中了。”

写人物类型的作文亦可以如此。在王天宁看来,当孩子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可以多多观察一下身边的老师、朋友、同学,看看他们说话是什么神态和语气,对一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和反应,就把这些观察到的人物加入文章中,就可以完成一篇比较好的人物作文了。“除了观察人物其实还可以写生活,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最了解的,如果可以把生活原原本本描绘出来,也是很好的素材。”

写作需要提纲吗?
提纲可以作为写作的依据

除了灵感,还有什么是写作前最重要的?王天宁一定会说是列提纲。“写提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也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写作提供依据。”

天宁告诉团妈,他最近正在创作的一本现实类小说,全书只有六七万字,提纲就写了一万多字。“这本书写到了济南的地铁、泰山的挑山工等,前期我一边实地采访一边录音,开始正式写作前先写了提纲,而这个提纲详细到我会根据录音,把每一章人物可能会说什么话都写一些,尽可能越细致越好,所以才会有一万多字的大纲。”王天宁在写作前期做了这些充分准备,也为后期节省了很多写作时间,“一本小说长则几十万字,短则也要六七万字,如果没有提纲作为写作依据,很可能写到后面就把前面给忘了。”

在王天宁看来,写提纲相当于把一颗树提前种好,如果再把故事写完,就相当于给这棵树穿上了衣服、装上了花,让树变得更漂亮。“写提纲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很多时候我在写提纲前还不知道故事到底该怎么写,但我一边写提纲一边理清思路后,也就知道能写什么了。”

在创作《奇迹少年》时也是如此。《奇迹少年》是一部以故事为主的软科幻小说,和其他故事类小说一样,需要塑造人物性格和故事冲突,所以当他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比如书中性格各异的姐弟),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冲突(姐弟俩去了陌生的环境,会遇到的困难等)构思好以后,就列了一个大框架,然后再写基本提纲,最后依照提纲将故事写完整。“我写其他小说也是这样,想好人物、想好背景,提前把冲突设置好,然后列提纲,写故事。”

写作文和写小说一样,同样也需要提纲。王天宁建议,孩子们不管是平常写作文还是在考场写作文,都可以先将提纲构思出来才开始动笔。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提纲,也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然后稳稳当当地写作文。

好作品是改出来的
《奇迹少年》出版前后删字20万

在采访的时候,团妈问了王天宁一个问题:小学生在一篇作文里用了很多修饰词好不好?他说曾经和作家朋友也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

“其中有一个作家朋友是语文老师,他说在孩子们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使用修饰词、成语等是必须的,但想要写作水平更进一步,就要慢慢学会把这些词语去掉的同时让这个句子和原来一样好,甚至更好,才是写作能力提升的表现。”

王天宁说很多老师会要求学生会使用比喻、排比、成语等修饰手法,这些东西都是必要的,是让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但很多时候,我认为写成语是一种无力的表现,用太多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你写得不够好的一种慌张。从会写到写好就需要学会把各种比喻、修饰词去掉,这很像一种返璞归真的过程,比如余华作品里的文字就非常简洁干净,也会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奇迹少年》在出版前后,也删了近20万字。“删改的过程大多是对字词句和情节进行修改。字词句上会把一些啰嗦的地方变简洁,情节方面也会把不全的内容变丰富,情节改好了故事和人物也会更加丰满和立体。作文就是简单的书,按照写书的方法去写作文,一定会有帮助。”王天宁说。

怎样才能把文章“删”得更好呢?王天宁建议,当孩子写完一篇文章后,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拿着笔一句一句地读,如果把其中某些部分删掉,这句话还是成立的,那就说明可以不用加这些修饰词,“比如‘今天是一个下着雨的阴冷天’这句话,如果改成‘今天是一个下雨天’,雨天自然阴冷,把这些修饰词去掉这句话依然成立。”

王天宁很鼓励孩子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多多去练习写作,争取从会写变成写得更好。当然,无论学会了多少写作技巧,最重要的还是阅读的积累。“作家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只有不断积累,写作才会越来越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