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空想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说:"必须让有天才的人独立,而人类应当深刻地掌握一条真理,即人类要使有天才的人成为火炬,而不要让他们放弃真正的使命。"

在这句话中,圣西门认为社会对于"天才"要有要求,那就是,天才必须是独立的一个人,特别是指思想的独立性,另外,圣西门对社会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么就是要保护"天才",不能让他们埋没,而不能埋没的原因就是天才有自己的"火炬"和"使命"。

在各个国家,天才一样的人物往往备受关注和重视,因为他们似乎是上天的宠儿,通常会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表现出极强的能力,稍加培养之后,就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种天才往往也会受到国民的"特意关注"和喜爱。杨振宁就是这样的天才之一,他在物理学上有着巨大的天赋,同时也取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天赋。

即使杨振宁获诺奖为国争光,但我国的人民却似乎对于杨振宁并不感冒,反而很多人厌恶和指责他,所以有人据此提出了"如今的百姓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变了"的论断,这显然是不准确的。

天才少年,出国留学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老家位于安徽合肥地区。他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家庭将情况较好的家庭,特别是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即使是在那样的一个充满战乱的年代里,杨振宁的父母都极力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据说,在杨振宁三岁的时候,他就能认出将近1000个字,这也成为杨振宁父母极力培养他的一个原因,他是一个"天才"。

上学后的杨振宁也确实没有让父母失望,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十分的优异,特别是在理科方向,杨振宁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懂初中的知识点。

1938年,西南联大录取了杨振宁,而杨振宁也选择了物理专业,就是这个选择决定了他未来会有一番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他的老师是吴大猷,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研究先驱人物,本科期间,杨振宁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物理天赋,所以,当他决定读研究生的时候,有很多老师"抢"着要成为他的导师。

最后,清华大学的王竹溪老师更胜一筹,开始指导杨振宁。也是在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才真正开始接触西方的理论物理研究,而越研究,杨振宁越能感觉到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当时的他就决定一定要出国留学,学会知识后回来报效祖国。

在1945年,机会找上了门,中国的庚子赔款计划包括了很多留学名额,作为中国理论物理专业的青年领军人物,杨振宁获得多位老师的举荐,成功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入读芝加哥大学。

这个时候的杨振宁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因为转为美国国籍,而被国人骂为"卖国贼",他更加想不到再过几年,他会有机会取得诺贝尔奖。

研究困境,改变国籍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三年后,杨振宁已经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多美国的老师都认为他的前途无量,有人还说他和当时也在美国留学的李政道是中国的两把尖刀。

博士毕业之后,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参加了普林斯顿高校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学习到物理学的精髓

同时这几年,过年开始从美国"运回"各种专业的人才,比如钱学森等人,本来杨振宁等人也在翘首以盼,但是,他们发现国家并没有想要他们回国的意思

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而言,杨振宁的理论物理研究不是十分的"重要",因为这个专业需要长久的资金支持,研究周期过长,不符合中国当时想要研究原子弹、氢弹的目标,所以,杨振宁等人不在回国专家的名单之下。

国家难以直接依靠的时候,杨振宁发现他的物理研究在美国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的钳制,因为他仍然是中国国籍,所以,美国为了防止他们回国带回去关键技术,便故意打压他们,不给实验室资金只是一个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更是撤出杨振宁实验室的基层人员,故意不审批实验室的实验等等。杨振宁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了一年时间,他理解祖国的难处,但是他没有办法,于是在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而这也成为了他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

中国国民认为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选择了抛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让杨振宁十分的痛苦。

人生巅峰,再换国籍

杨振宁在美国实验室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终于在1957年,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理论",并且凭借这个理论成功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这时候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而这个奖项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没有人得过,所以他还打开了中国的国际视野,获得了很多国际认同。但是中国国民却不领情,他们认为杨振宁是靠着卖国才获得这样的成就的。

仅完全抹杀了杨振宁的努力,而且还把杨振宁放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在近些年的采访中,杨振宁才吐露出了当时的事实。其实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杨振宁是带着自己的中国护照去的,他想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领奖。

但是由于国际通信以及某些媒体的故意操作之下,才让杨振宁在中国的形象一落千丈。而且,杨振宁在美国也一直维护中国利益,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杨振宁每次参加会议都会强调钓鱼岛始终是中国的领土,希望参会者支持中国。

在美国,有学校以给他颁发院士头衔为条件,希望他对着美国国旗宣誓,但是杨振宁宁愿不要这个成就,也不愿意这样做。

到了2003年,杨振宁已经81岁了,这时候他觉得回国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选择再一次转变国籍,回到中国。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再一次引起了国内的讨论,很多人认为他回国是因为在美国"赚不到钱",所以只能灰溜溜回国。

多么无稽之谈的理由,杨振宁作为一届物理学诺贝奖项的获得者,怎么可能"赚不到钱",这无疑是对于杨振宁回国原因的一个恶意猜测。

人才标准变了吗

杨振宁回国之后就给很多学校进行了捐款,在对他的采访中,他说:"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我以八十岁的高龄回国就是为了振兴民族下一代,希望他们不要像我一样,只有到国外才能学到最新的知识。"

杨振宁说这样的话也是充满了对于当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无奈,如果不是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允许的话,他又怎么需要"背叛"自己的国家呢

百姓对于杨振宁最大的争议点仍然在于国家不强的时候就选择美国,当国家强盛起来的时候,就选择回国。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杨振宁在国家不强盛的时候,身在美国,很多事情身不由己,而选择中国国籍是他能够自己做主时候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杨振宁享誉世界却备受国人指责?是不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杨振宁取得的成就,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天才,但是一旦他不爱国,那么所有的这些成就在国民眼中更像是背叛之后的炫耀。

北宋理学的先驱之一胡瑗曾经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也就是说,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在于国家的"人才",但是能够稳定国家已有成就,使人才的成果得以保存需要"教化"。

从杨振宁这一人物就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百姓对于杨振宁的看法就体现了重视"人才"与民间"教化"的重要性。

首先,杨振宁在特殊的年代留学美国,凭借个人实力,获得诺贝尔奖,为国家争了光,是中国真正的"天才人物"。

另外,虽然由于国际局势和理论研究等原因不得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是在获得能够转国籍的机会之后依然选择中国国籍,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振宁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是爱国的。

但是总有人抓住他曾经转为美国国籍这个所谓"把柄"不承认他的成就,这无疑是一种落后的心态,所以胡瑗所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就需要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改变国人的思想,就需要教化,从而使国民坚定杨振宁是一名值得中国人为之骄傲的物理学家这一思想。

评判人才的标准一直没有改变,"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对一个人进行评判时,必然要从他的整体发展进行,而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