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萧伯纳

变化多端的往往不止天气,还有人生境遇。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在千万条大路的选择上,也足够让人头痛不已。看似寻常又普通的一天,在不经意间可能会做出数万次选择,而这些微不足道的选择,正是改变人生和成就人生的根本。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光有热忱的选择还不够,懂得顺应选择、适应选择才是关键。百年前,战火打开了国门,不正是一时间的选择完全错开正轨?在枪林弹雨间、烧杀抢掠中,每一个瞬间也都在面临选择带来的考验。

工业革命、物资匮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十几万的中国男孩迎来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被"骗"到法国做劳工的男孩们,不仅生活安逸,迎娶了法国女子,还被奉为英雄,这些种种,都源自他们顺应了自己的选择,以及当下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工业革命是整个世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捷径,西方国家作为工业革命的发起者最先掌握先机,陆陆续续的完成首次工业革命。

而其他大国,在眼红西方国家的经济腾飞之后也不甘落后,效仿之余还加以改进,德国、美国等都是这场特殊革命中的佼佼者。

利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时代悄然而至,大批量的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自然也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器生产的好处有很多,既可以节约原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和时间,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可是工业革命到底还处在初步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样大的改变,机器生产的产品供大于求,货品堆积只会让资本家亏大于盈!并且机器还在快速的消耗原材料,使得西方国家物资匮乏,造成的后果只会是金融危机。

争夺殖民地、战争爆发

为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西方国家只能利用战火在世界建立殖民地,不仅可以扩大原材料种植面积,获得免费劳动力,还能够借此机会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实现双收。

英国作为第一批工业革命的大国家,就走在开发殖民地的前沿,利用工业革命和殖民地两条途径,让英国在上世纪成为了经济大国之一。

可是,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发现了工业革命的好处,也不满英国一家独大,强占大多数殖民地的做法,诸如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后起之秀为了重新瓜分这份"大蛋糕"不惜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特别是这样广泛又伤害力极大的世界战争,往往国家利益是首要,国民安全是次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火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事迹数不胜数,当然也有个别国家保持清醒,没有加入这场欧洲"大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站在德国的对立面,并不赞成这场战争,只是在支援欧洲战场的时候,并没有派出军队或者军火,而是向法国提供了十几万的劳工,让法国能够在战争过程中,对物资和后勤没有后顾之忧。

提供劳工、被封英雄

这样的做法,不仅杜绝了百姓在战争中丧生,还为他们提供了新生活的一个契机。不过想要劝说十几万的年轻男孩离开自己的家庭,去到一个完全陌生又遍布战火的国家并不容易。

在发动这些男孩去做劳工的时候,可以说是费了一番力气,好在最终为了世界的安定,这些年轻男子肩负着责任踏入了法国的领土。

尽管说这十几万男孩初衷是为了帮助法国,支援法国,可到底国籍有别,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开始他们并不受待见,甚至还被当地的法国人歧视。幸好年轻的中国男孩不以为意,只专心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吃苦耐劳,毫无怨言。

在看到这批年轻人并无二心之后,法国人也逐渐接受且善待他们。上世纪,法国因为战场需求,几乎大半身强力壮的男子都被抓上战场,法国的人口出现危机。而来自中国的十几万年轻人自然而然成为了重视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量,中国男子不仅能耐受住环境,还富有责任心有担当,俘获了大批法国女子的青睐。为解放中国劳工,也为法国人口后续发展着想,法国的女子甚至自发的向政府请愿,希望解除中国男子的劳工身份。

这份请愿最终自然是顺利通过,因为这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法国政府在通过这项请愿的时候还附加了一个条件,那便是恢复身份可以,但是这十几万中国男孩一生不再允许回到中国,要一辈子为法国效劳。

这样的附加条件和一辈子背负劳工身份来讲,足够吸引年轻人了,这十几万中国男孩自此留在法国工作组建家庭。

在法国女子眼中,他们是难得了好男人,有本事也疼爱女性尊重女性,所以基本上不久之后他们都纷纷迎娶到了心仪的法国妻子。

当然有少部分思乡情切,过了好几年仍旧没有安家立业,法国政府看在他们的付出和其他大部分中国男孩已经打消回国的念头,也就成全了这部分人的愿望,放他们回到中国。

在19世纪末,战争逐渐平息,法国回望在战争历程中获得的帮助,对这十几万中国的年轻劳工很是感激。为表心意,他们在巴黎修建了唐人街,还在街道中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就是为了用来感恩和怀念在战争中奉献以及牺牲的中国劳工英雄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者生存、顺应环境

被奉为英雄,还安家乐业的中国劳工们,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成为了历史上留有口碑的中国事迹,这群男孩们之所以能够为中国争光,为自己的人生做保障,还要归咎于最开始所说的适应环境。

最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作出的反应。在被连哄带骗的送去法国,还被当地西方人民不信任、嘲讽的阶段,这些年轻气盛的男孩们并没有想着报复和逃离,而是完成自己的漂洋过海来到法国的使命,在没有绝对话语权的环境中,顺应环境是最好的选择。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十几万的中国年轻人任性和环境作对,或许被奉为英雄的就不是这批人了,适者生存,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