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训操作。

近年来,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得益于有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教师队伍。这从近两年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上就能窥见一二。

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例,上海中职教师团队共计获得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首次实现送赛作品100%获奖,一等奖获奖率高达30%,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职教师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对上海职业教育是一次有益促进。以赛促教,中职教师团队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上海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位发展,反映的是中职教育理念的不断迭代更新。教师队伍紧扣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脉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点滴融入课堂教学,增强育人厚度和深度。上海中职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德技兼修的职业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

课堂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紧扣城市发展的脉搏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要紧扣城市发展的脉搏。这一点,在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课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上海逐渐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护理人员缺口不小。为此,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提升老年护理专业水平,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如,该校教师执教的《饮食和排泄护理》一课上,教学理念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更新。专业教师张毅说,专业课要将职业技能操作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贯彻始终,培养出的学生,要成为德技兼修的工作人员。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提出现代护理理念,讲究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同时护理,提升育人质量。

为此,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提出现代护理理念,讲究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同时护理,提升育人质量。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护理专业教师朱蕾介绍说,现在的00后学生比较“宅”,他们习惯在网上与人交流,当进行老年护理、面对老年人时,如何利用适当的语言、神态和肢体动作与老年人沟通,是00后们首先要学习的。对此,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语言沟通训练系统”,“该怎样说,如何说,说哪些必要的要点,语气语调如何,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录音,再与老师的要求对比。”朱蕾说,几次比较下来,学生们就能有所感悟,逐渐纠正自己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为了让00后学生将心比心地体会老年人的生活不便,上课时,学生们腿脚绑上沙袋,戴着模糊的眼镜,亲身感悟老年人的“难”,从内心生发出对老年群体的认同感。此外,在一些护理操作环节中,学校也利用信息化手段评价学生的操作流程是否标准。比如,在为老年人插胃管时,操作步骤是否准确,与老年人的沟通是否用语规范,信息化软件都能当场给出数据和评价结果。课堂转变教学理念后,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护理教学团队凭借《饮食和排泄护理》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增强育人厚度和深度

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与普通高中、大学的思政教育有何不同?这是萦绕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思政教师团队心头的难题。“思政课不止于四十分钟,不限于三尺讲台。”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思政教育始终与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协同育人。学校思政课教师冯志军表示,参与教师教学技能比拼,能让学校思政教师团队重新梳理中职生思政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生走进人大参观实践。

为此,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思政教师常常走进专业课的课堂。比如,会计沙盘实训课上,专业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训练项目,学生分角色扮演起了财务总监、财务助理等职务,模拟职场环境开展实训。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会将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规则传递给学生们。

冯志军表示,对于还未走上职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并不深入。对此,学校每学期都会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实践。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入职场,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大课堂中激发自我认知,提升对思政课的兴趣。而后,学生又带着实践中产生的新的问题走进教室。

此前,学校学生先后走进了瑞和财管公司、东方融媒体、阿尔卑斯物流公司等。学生们通过观察、采访、调研、讲座等形式,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史、行业企业的典型人物与事件、行业规范与纪律、企业文化等,完成实践活动记录与调研任务。“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爱岗敬业在财会岗位上如何展现?”细心的学生们观察发现,财务公司工作人员的桌面十分整齐,数据、账本清晰,“原来,职业精神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活动后,学生分享、讨论走进企业的所观所感,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可观可感的具体行为,推动职业精神从“理性状态”走向知行合一。学生们回到学校,也开始学着每天整理书桌,将职业精神和素养细化为日常行为规范。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实践,了解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在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复调钢琴作品中的“声部对话”》一课也展现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紧密结合,增强了育人的厚度和深度。

学校专业教师张幸怡说,在原有的《钢琴基础训练》课程中,多以西方钢琴作品学习为主,教学团队在对国规教材反复研究和中西方钢琴作品的反复遴选下,对国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将国规教材中中国钢琴作品的比例由20%调整到50%,尤其在比赛作品中,原复调钢琴作品中仅有西方作品,参赛队则加入了由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中国民族风格复调钢琴作品《牧童短笛》。

适度增加中国音乐作品,便于学生在中西方钢琴作品的比较中学习,不但不会削弱他们对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反而激活学生的审美经验,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认同,更能激发他们讲好中国音乐故事、演好中国音乐作品。

▲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钢琴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很强。

教改政策主动落地,成果转化有实效

近年来,随着上海中职学校推进“三教改革”的深入实践,中职课堂时常呈现“1+X”试点阶段性成果,即一批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教学的案例。

如,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饮食和排泄护理》的课堂上,教学团队将“1+X”老年照护内容和要求融入课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优化,结合老年照护饮食与排泄护理真实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情境,将原饮食护理,细化为医院饮食评估与护理、一般饮食护理、特殊饮食护理三个工作项目,并涵盖了“1+X”老年照护的“进水帮助”“一般进食帮助”“特殊进食帮助”的内容。

而在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模拟结构件的气体保护焊》课堂上,世界大赛的标准被引入教学环节。学校副校长沈小毓介绍说,《汽车钣金工艺》课程中所涉及到的车身修复焊接技术,均是从世界技能大赛转化而来,贴合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为了解决真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害怕“焊接火花”的难题,杨浦职校专程研发了“模拟焊机”,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周强在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该校汽修专业主任周强是从企业走上讲台的技能人才,他提及,杨浦职校教学团队从HES(健康、安全、环境)、焊接过程、焊接质量3个维度、7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优化教学,关注诊断、准备、焊接的全过程,对焊接质量的评定精确到毫米级。焊接实训时,采用世界大赛专项训练方法,通过手绑沙袋锻炼焊接稳定性,提高焊缝直线度;利用焊帽上固定强光灯,解决焊接过程中看不清焊缝的难点,避免偏离焊缝,提高焊接精度。在杨浦职校,世赛经验和参赛智慧实现了向一线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和创新复制。

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设计日臻成熟,以学生为中心有抓手

为能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团队要积极引入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工作案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实施模块化或项目化教学。在上海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深入推进中,教师模块化、项目化设计能力普遍较强,不但善于对工作任务进行转化、实现对接,还善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全学习流程的设计,让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能切实落地。

周强举例说,为了让学生掌握焊接的技能和原理,教学团队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以模拟门槛板、模拟轮罩加强件、模拟B柱等典型部件的焊接修复工作任务为基础,从不同的焊接位置、不同的焊接方法,涵盖企业保护焊技术技能要求,由易到难,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能对接工作流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形成“损伤评估—焊前准备—焊接修复—焊后整理—质量检测”的教学流程,模块化教学设计落地有路径,学习有章法。

▲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钢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编曲。

在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让90后教师孙伟嫱直呼“原来钢琴课可以这样上”的是,学校对专业钢琴课的教学模块进行调整和设计。比如,《复调钢琴作品中的“声部对话”》一课中,“复调钢琴作品”学习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独立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选择典型作品巴赫《二部创意曲》与贺绿汀《牧童短笛》为学习载体,由西方到东方,促进学生对文化的多元理解和民族文化认同。

而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团队一改学生机械弹练作品的教学模式,以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为课程学习主线,从作品感受入手,以演奏技能切入,再转向作品创作,循序渐进,学生不但能听得懂作品的对话、能弹得出作品的旋律、还能基于对复调的理解进行复调作品的创作体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表达,文化理解和认同,水到渠成。

疫情助推教学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有突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职业院校积极应对突发挑战,在短时间内将教育教学几乎整体上从面授迁移至线上,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育人情怀,积极投入全新的在线课程教学,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满意度良好。在线教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体现出教育信息化强大的支撑力,不仅有效抵御了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而且为教育变革留下了新的基因,搭建了新的起点。

▲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钢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编曲。

在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教师在《消毒液自动搬运码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重新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思考,并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的优势。团队以“导入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引导解决思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学习方式,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融入教学流程。在这一流程中,学校利用自主开发的APP任务指导手册便于学生的可视化学习,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通过离线编程软件的组件的二次开发,支持学生离线仿真操作,摆脱学生对实训环境的依赖,可以利用模拟情境解决实操。线上体现知识沉浸式学习和仿真试错纠错的优势,线下体现技术技能训练和方案优化实操,实现真正的融合。

基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全面实施,教学团队深感,线上线下不是课上课下的分界线,而是应该通过资源混合、技术混合、方法手段混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形式,以实现真正的融合、有效的融合。

评价改革系统推进,评价设计有章法

评价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难题,如何在教学中显示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等作用,需要教师的系统思维和精细化落实。全国比赛上,上海中职学校参赛课程在方案研定、数据获得及评价应用上都有所突破,评价做到了落准、落细、落实。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周强在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在杨浦职校汽修专业课堂,团队先是引入世赛标准,优化评价方案,改变原有重技能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从HES、焊接过程、焊接质量三方面优化教学评价。HES评价,注重健康、安全、环境;对接世赛焊接过程评价,从诊断、准备、焊接三方面落实过程评价;对市赛焊接质量评价标准作调整,从起弧、背透、完全度等多维度进行质量评价。根据评价方案,校企合作开发学校实训评价系统,可收集学生焊接参数设置、焊接距离、移动速度、移动角度、操作角度、焊缝直度、焊缝宽度等7个关键技术指标的数据,实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实时获得实训分析报告,了解自己与达标之间的落差,并可根据实施报告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而教师则可全面了解班级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上海电机学院附属科技学校)数控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

而在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上海电机学院附属科技学校)数控专业的课堂,怎样上好一节专业课不仅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还要听听学生们对一节好课的期待。

让数控专业教师金继荣感触最深的是,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不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秘诀”。他举例说,一次,他采访学生们如何将一堂数控专业课上好,学生们给出的答案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学生们认为要将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等,都能体现在课堂细节里。实训时是否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是否按照安全操作的规程来执行,从这些细枝末节入手,将思政教育点滴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