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强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逐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行动”的治理格局,将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是如何不断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的?

黄石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我国老龄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龄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老龄工作迎来全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共识,是基于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作出的科学系统判断,体系完整、思想深刻,对于丰富我国乃至全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并就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收入分配等一系列民生保障领域的改革作出战略部署。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就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升为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并列的最高层级的国家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老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黄石松:经过多年的政策完善和持续实施推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取得了显著的政策效应和较好的实施效果,养老保障和老年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医养结合深入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不断拓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敬老、孝老、养老的社会文化氛围逐步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显著提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老龄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中国经济时报:请谈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

黄石松:整体而言,我国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加快构建体系化、制度化、法治化养老新格局。

首先,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始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实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党中央制定政策方针和决策部署为统领,逐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发展全局的政策框架之中。

其次,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持续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制定行政规章等形式推进老龄工作法制化。

再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持续多年以编制和实施战略规划等多种形式推进老龄政策文件和国家法律的实施。

最后,我国的老龄工作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工,发挥各地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上而下、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制度。同时,鼓励地方创新,因势利导创制性解决地方老龄问题,并自下而上、不断总结和推广地方试点经验,进而带动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水平总体提高。形成了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社会治理理念、格局和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