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从14岁就开始学徒做圆子,今年70岁了,已经做了56年的圆子,可以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和圆子打交道了。”在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升官渡的华珍酒楼,袁德华对摄影师说。(蒋振东“百村千家万人”拍摄计划正在进行中,欢迎您提供拍摄线索,并成为故事的主角)

袁德华做的圆子,一斤40块钱,每天差不多卖出去上千斤,几乎是出锅就卖光。客人除了附近的居民外,很多人从外地赶来专程购买圆子带给家人吃。也有不少人买了圆子,快递给在国外的工作的亲戚朋友。

经朋友推荐,摄影师专程来到了武汉这家饭馆,想品尝一下这位多次上过电视新闻的老人做的圆子。一进门,就看到了很多人在排队购买圆子。有一个阿姨,自己就买了5斤,说是拿回去送给年迈的父母吃。她的父母从年轻时,就经常吃袁德华做的圆子,如今年龄大了,出门行走不方便,但每周都要吃一次袁德华做的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家的肉圆子都是每天现做现卖,而且出锅就卖光,经常有人排队都买不到。”袁德华说,因为他始终坚持用传统的手法制作圆子,速度会比较慢,经常有人劝用机器代替人工和馅。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袁德华就会大发雷霆:“别人来吃我的圆子,就是吃这个味道,机器和馅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完全达不到要求。有些客人吃了几十年了,一吃味道不行,第二天不来了,我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客人原本是好意,看他这么大年龄了,用机器做可以多出产量,人也没有那么累,却没想到居然会被怼,默默的在背地里叫他“暴躁老头”。

袁德华对圆子的挚爱和坚持,不仅仅体现在加工肉馅和炸圆子上,对食材的挑选也几近苛刻。“我购买的鱼,必须是无污染区养殖的,鱼要吃草占60%,精饲料占40%,而且不是8斤以上的我不会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德华说,虽然一年四季做圆子,但春夏秋冬做出来也会各有不同,甚至连水分和盐味都不一样。在购买猪肉方面,袁德华也是要求必须新鲜,他开玩笑地说,拿到的肉都是刚刚杀好的,恨不得还带着温度呢。

“我老伴的名字叫李文珍,我的名字叫袁德华,我们当时起店名字的时候,就取了我们俩人名字的组合,没想到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袁德华向摄影师说起店名字的来历时,特别的有成就感。

武汉人喜欢吃圆子,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圆子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硬菜,同时也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袁德华说,春节前的时候,人们对圆子的需求更大,每天要忙碌十几个小时,最多的时候,要差不多50个人帮忙做,一天能卖出去6000斤。

“我做的圆子出锅时候可以弹起来,可以像乒乓球一样可以打,即便是切成像玻璃一样薄,如果散了我给客人赔礼道歉。”坚持把圆子按照传统味道做下去的袁德华,说起自己的“宝贝”圆子,依然是一脸的任性。

在武汉生活的何曦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圆子也是她喜欢吃的美食之一。“这个圆子外焦里嫩,还能吃到肉的颗粒感,咬下去满口留香,是我小时候吃的味道。”何曦儿对摄影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