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十一过后,朋友圈都有很多人后悔不迭。

有人哭诉“货不对板”,买了和想象中截然不同的东西; 有人抱怨物流,信用卡都还完了,货还没有到; 更多人是在感叹:说好了理性消费,怎么又没有控制住自己?

大多数和钱有关的话题,都要教你如何赚钱、存钱、做投资,但账户里不断积累的数字是为了什么?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除了能保我们衣食无忧、老有所养,能不能为我们 买到幸福感?

你的消费账单里,有多少是随便花出的冤枉钱,有多少是“买到就是赚到”的增值?

有一本书叫《花钱带来的幸福感》,作者伊丽莎白·邓恩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她曾与《哈佛幸福课》的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一起工作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丽莎白·邓恩|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书里,她用许多项关于消费科学的最新研究,讨论钱花在哪里最聪明、怎么花钱才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她提出,聪明花钱,可以遵循五大核心原则。

花钱买体验

同样的钱花在游戏、电影、听音乐会、看体育赛事、旅行上,还是用来买并不是刚需的衣服、电器等实物?

在伊丽莎白·邓恩的调研中,有57%的人认为,拥有一种体验感,比购买一种实物更幸福。

和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的是,体验本身有趣与否、体验时间长短,都不影响体验的幸福感。

比如你看了一场无聊的电影,和家人出游,路途中遇到坏天气、交通拥堵,当下会感觉非常后悔,还不如在家里呆着看看手机、吃点好吃的,觉得是花钱买罪受。

但是把时间拉到更长的范围,一年、三年,甚至十年之后,这种抱怨、后悔的感觉,就会被美好的回忆所替代。

那些看起来并不有趣的体验,其实是独一无二的回忆。

所以,如果体验能满足以下条件,那么花的钱就是值得的:

能让你接触到其他人,与社会联系更紧密; 能让你难以忘怀,多年后还愿意重提; 能让你意识到你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 体验独一无二,很难有其它东西与之媲美。

当你回想一段体验时,心情会变好,那这些钱就花得很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吐温说:“20年后,你只会为你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而不会为你做过的事情后悔。”

很多上年纪、或者身体出状况的人,都会后悔年轻力壮时,没有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没有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这要比多买一个名牌包、最新款的手机、手表,更能延续幸福感。

把花钱当成一种享受

我们常常听一些成功人士感叹: 以为有钱会快乐,结果并不是。

其实这并不是矫情,而是因为伴随财富的积累,让一个人快乐的门槛也更高了。

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一根冰淇淋就能让人幸福满溢;

银行账号有六位数,买新款手机不用分期付款,就很开心;

有越多钱,用买东西来获得的幸福感就越少。

无论有多少钱,既然决定要花钱,享受花钱的过程,才能获得幸福感。

比如,减少消费的次数,学会适可而止,吃一道美味,吃到意犹未尽就停止,下次吃同样的东西才能获得更多的享受。

著名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说:“唯一能改变生活的做法就是对所拥有的事物心存感激。”

第一次去一个地方,路上每一个新发现都让你感到新鲜,去的次数多了,就不会去注意细节,变得无所谓,旅行也不快乐了。

学会感激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已经拥有的东西,能让你更有幸福的感知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钱买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和金钱常常可以互换。

很多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上下班要两三个小时,有人认为是时间的浪费,把时间花在更舒服的体验上、更有价值的地方,才会让自己不断升值。

但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想,路上的两三个小时可以节省每月上千元的开销,节省下来的时间也许换不来同样的钱。

相反,他们在路上读电子书、听音频课程,同样是投资自己的过程。

省钱和省时,是两种选择,做任何选择时,要考量时间和金钱能不能互换。

如果花钱买到的时间,能让你有更好的体验、能有效学习,或者多陪陪家人,才会提高幸福感。

作者认为,大部分人只要改变看电视或者上网、逛街所消耗的时间,就会从中获益。

比如逛街,不但减少了我们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会因为购物迫使我们不得不把更多时间花费在工作上,以便支撑开支。

长时间工作,赚更多钱,以便为孩子提供高档的房子和更炫的玩具,尤其是以牺牲陪孩子玩耍的时间为代价,得不偿失。

先付款,后消费

同样是上班,周五的心情要比周一放松,因为你在幻想周五晚上和周末会有多美好;

我们旅游前几周的兴奋,要比旅游回来后几周强烈得多;

等待快递到家的日子,也比收到快递之后开心得多……

未来的不确定性,能让我们更乐观地去看待事物。

现代人习惯了提前消费,工资还没有发,先刷信用卡买回来,“早消费,早享受”。

但是付费后的焦虑感,远远大于早消费的振奋。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花钱一时爽,还钱泪汪汪”。

延迟消费可以提高消费的乐趣。

它不仅让人们以乐观的心态去期待,还能增强所谓的“垂涎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资他人

盖洛普有一项持续两年、针对186个国家的调查,发现为慈善机构捐款对幸福感的影响,与家庭收入增加一倍对幸福感的影响是一样的

在很多理财理念中,都会提倡投资人拿出10%的收入做善事。

最近有一位名叫“顺其自然”的神秘人在各类媒体上刷屏。

他从1999年起,每年都会匿名为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数额不等,23年的捐款累计金额达1363万元。

很多人好奇“顺其自然”是谁,做一次好事不留名容易,难得的是坚持了23年。

投资他人,属于利他性的消费,也会让自己受益。

能够坚持23年,证明捐助这个行为本身带来的幸福感,要大于1363万元钱本身。

财经作家吴晓波有本书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地方》。

钱是我们用时间、精力、阅历,不断去换取而来的结果,同样的金钱,不同的选择,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幸福感

如果说挣钱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么花钱,更是一种艺术。

你每花的一分钱,都隐藏了你内在的价值观。

在打开银行账户、购物网站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你更愿意为了什么而花钱?

在你的答案里,就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样子、你的人生意义又体现在哪里。

能赚钱是能力,会花钱是智慧

作者|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微信号:19986516216

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