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兴衰最主要的根基在于百姓,若百姓的生活充盈,劳动力自然会增加,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得到了共同推进作用。如果只把精力放在官员或者富贵人家当中,是万万不能达到此效果的。纵观中国的历史,在封建社会当中重农抑商成为了发展条件,倘若放到现在是不可取的,可放在当时却尤其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局面,当官的家庭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平民百姓却民不聊生,生活的温饱成为了难题。在明朝时期,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尤其注重农业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但对官员却又是另一个态度。因当时缺乏人才,他设立了科举考试,可考试题目让人意想不到,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大变:又要死人了!

一、朱元璋为何看重农业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个身份会让你想到什么呢?毋庸置疑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以及朱元璋是个有本事的人,皇帝的生活条件更不用多说,那肯定是丰衣足食、不愁吃穿用度的。可没有成为皇帝之前,朱元璋却是一位“乞丐”。他曾经历过生活的颠沛流离,也经历过人间的疾苦。

在朱元璋年幼时父母便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也过上了流离失所的日子,在这期间他深深体会到了来自于阶级的压力和生活的窘迫。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来到寺庙做一位小和尚,这样还有斋饭可以吃,也可以跟随别人学会乞讨。本以为生活就这样过下去了,可元朝的暴动打破了这一切。因四处爆发战争,百姓不得不四处搬迁。

百姓为了生存纷纷弃田逃跑,没有人耕地后,各地的收成开始减少,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出现了恶性循环的模式。此时更是没有多余的粮草上交给国家,军粮也因此减少了供应,化缘更为难上加难。由此可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所谓“民以食为天”不是没有理由的。吃饱饭才能活着,也才有力气干活,否则任何发展都是徒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也不屈服这样的生活,他用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困境,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终于登上了皇位。由于他受过百姓之苦,所以他尤为注重农业的发展。这样的逆袭在历史中并不多见,一个人的鸿鹄之志得到实现,必将为他所专注的事情倾其所有。朱元璋为了让王朝更为稳定也为了让百姓更加幸福,他决定通过科举考试招揽人才。

二、3筐稻谷

在洪武四年,朱元璋因朝廷缺少人才,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改成了一年一次,告示一出,让很多考生兴奋不已,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成功的机会又增多了。经过考生们的不断努力,一轮轮的试题都逐一攻破了,一路破关斩将终于迎来了殿试。考生们信心百倍地等待试题的下达,他们觉得试题一定与八股文章有关,都已经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了,等的就是今天的到来。

而殿试刚开始就把学生们吓傻了,朱元璋根本不按常理出题,没有天文地理也没有八股文章,而是让人从殿外抬来了三筐稻谷,让学生们分辨其优劣。刘伯温一看此状况,脸色瞬间大变。这三筐稻谷可不简单,分别来自扬州、太仓以及军仓。难道皇帝想借此辩题打压腐败官宣吗?刘伯温仿佛将皇帝的心思看透了。

这三筐稻谷中,扬州的最为优质,稻谷颗粒饱满且新鲜,一看就是用心培养过的。太仓的稻谷有些发霉,明显是以次充好。军仓的稻谷不光干瘪,还掺了稻草,定是被克扣了军饷。可面对眼前的稻谷,考生们却分析得乱七八糟。有人说,稻谷都差不多,只是有些看起来不好看罢了。也有人说,若稻谷种在不同的地方,肯定会有所差别,这是地理带来的自然现象,说罢还天马行空地卖弄起来地理知识。

此时别说是朱元璋,就连刘伯温都大吃一惊。粮食乃生活的所需,是生命的根本,这群考生岂能如此轻视?这样纸上谈兵,如何能做好一位官员呢?不过说来也奇怪,这样饱读诗书的一群学子怎么会分辨不出稻谷呢?

三、刘伯温脸色骤变

由于扬州、太仓、军仓三筐粮食的不同,进而看出了三方地区的管辖。眼前的试题看似是为了科举考试设定的题目,实则也在用题目打压腐败官员。考试结束后,果真如刘伯温所想。扬州官员受到了褒扬、府司被杀、太仓守被革职,这让一旁的刘伯温脸色骤变,看来又要死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询问考官,为何这群学子竟不会分辨稻谷?这一问让朱元璋大吃一惊,因为他得知,这些学子全部都是南方人,而且大部分的家庭都比较富贵,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自然不会注意稻谷。而且北方基本被元朝所破坏,所以来自北方的考生非常少,就连考官都是来自于南方。

当然,还有几个考生是出自考官的门生,这样的考试,何来公平可言?即便是纳入了人才,对国家也是不利的。之后朱元璋和刘伯温商议,暂停科举考试。起初刘伯温只是担心朱元璋会借用考题除奸臣,每每考试必定有人死于殿前。可谁知这批考生却如此肤浅,国家根本不需要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看来宋朝的商贾之气仍然尚存。

南方学子相比起扶持国家、扶持百姓,更加注重金钱名利。朱元璋决定听取刘伯温的意见暂停科举考试,先以选举荐辟挑选官员,再同时加强北方的经济和农业发展,给北方学子一份希望。就这样一直到洪武三十年,才开始了第二次科举考试。

四、总结

朱元璋的这道辩题足以看出他是一个重农业、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而且这道题也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不仅惩治了腐败官员,还考察了各位考生。朱元璋通过此试题让考生们认识到了爱民的重要性,当他讲出粮食的出处和情况时,考生们都自觉羞愧,被他的天子风范所折服。

刘伯温能看出朱元璋的心思,足够说明他是个聪慧之人,有这样的良臣在身边,也是一种福分。喜欢明朝故事的朋友,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