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博物馆宋金展厅,有一对看上去很秀气的青色瓷瓶,两个瓶子的高度都在两尺的样子,样子也十分类似,就像一对双胞胎。仔细打量一下,瓶子的上半截雕刻了佛像、云朵、游龙和神龟,顶端还有圆锥形的盖儿,下半截没有雕刻花纹,光滑而圆润,整体的造型十分好看。开封博物馆也给这对瓶子起了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叫“南宋影青皈依瓶。”但是如果你知道这对瓶子是干什么用的,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瓶子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魂瓶”,也称魂魄瓶,但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装魂魄的瓶子。这种瓶子的由来,产生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殷商时期,末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因劝谏武王伐纣无效而誓死不食周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两人遂饿死于首阳山。人们念其抱节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

这就是最早的魂瓶,主要是用来供养死者魂魄的。在春秋时期,儒家圣人孔子已经把在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列为一种重要的礼俗。

到了三国和西晋时期,这种“魂瓶”更是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魂瓶”的内涵从原本的供养死者魂魄的器物,变成了一种“冥器”,魂瓶上半部分所雕刻的,往往代表了死者生前的社会待遇和家庭状况。

如果魂瓶上半部分雕刻的内容繁多,那么这个墓主人生前一定是拥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家室富裕,而如果雕刻的内容非常少而简略,那么墓主人的地位一般也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三国、两晋时期的“魂瓶”大多雕刻的内容都是楼阁,飞鸟,廊庑等,而在宋代的雕刻则是女佣女官居多,元代甚至出现了以人首为原型的雕刻体。后来便逐渐的减少了,进入了民国时期,更是少有人用魂瓶随葬。因为无论是供奉给死者的粮食,还是代表死者身份的冥器,都十分的迷信。但是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演变,“魂瓶”还是不可避免的多了一重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在一档马未都主持的综艺栏目,便有一名男子拿来了自己花高价买来的两件宋代瓷器。他向马未都介绍说,这是他在广州出差的时候买的,当时花了不少钱呢。看瓷器的质地就觉得不是一般的东西,于是买回家后便用箱子装好,藏在了卧室的床底下,想等到以后增值了再拿出来卖,没想到这一藏就是整整15年的时间,马未都看后呵呵一笑说道:你胆子可真不小。

没错,这名男子拿来鉴宝的正是魂瓶。马未都在和男子普及了关于“魂瓶”的作用后,男子顿时就吓住了,难怪晚上没开空调也感觉房间里凉飕飕的。马未都随即安慰道:你不迷信就没什么好怕的,这15年还不是安安稳稳的过来了吗?不过这对“魂瓶”造型比较的简单,几乎没有堆集雕塑,因此也不值几个钱,但是几万块钱还是能买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男子最终失望的拿着瓶子退回场下,估计这次回去之后,他再也不敢把这对瓶子放在床底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