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一阵儿,一场名为“媛宇宙”的“天文观测活动”在网上掀浪而起

“佛媛”、“病媛”、“离媛”等媛式网红的大量出镜,让人类这种在地球上存活了几百万年的生物,再度登上了大数据榜单的头条。

不过,在风波平定后的数十天后,一阵奇怪的风潮,又将回忆拉回了“媛古时代”。

身着运动服装,跑步一骑绝尘,一个被观察“学者”们命名为“运动媛”的生物出现在大众视野,但谁也没料到,被“物种命名”的原因仅仅是女生在运动时穿着了丝袜。

要说到这群观察“学者”们口中的“媛”,可不是什么好词,反而带有污名化和隐晦的“性引导”意味,这也使得媛文化成为笔下口诛笔伐的主要对象

从美好到肮脏,诋毁的内容不仅出于跟风心理,也是性别歧视及厌女主义心态的爆发,就像杨笠曾表达的,某些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却又那么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办公室里,日常打着平权主义、支持LGBT+的钢铁(不怎么)直男,今天我就要好好的来为“媛”字正名,盘点职场里那些闪闪发光、任劳任怨的“媛宇宙”村民。

(以下内容多为调侃,轻松看待,如有不适请狂锤小编)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冷梗大王小饼。

码农不仅程序“猿”

也可以是程序“媛”

程序“媛”有别于程序“猿”,是独立存在于代码世界的两个YUAN系物种。

程序猿以格子衫、爱脱发、牛仔裤、腰间别着钥匙扣见长(勿打),而程序“媛”则是互联网代码世界最独特以及稀少的实力风景线。

为什么我这么说?看看知乎大家也能体会。

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叫“如何看待女生当程序媛”,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大意是答主参与了一场构架师峰会,发现台上主讲的是一位侃侃而谈的女性工程师。

这位女性工程师与其他工程师相同:熟悉Service Mesh 的知识要点、现场写代码玩Demo、熟知每个要点的实际应用与产出逻辑

但她又与别人不同:不仅是因为性别,更因为她是现场唯一一位写代码的主讲,并得到了台下所有码农的尊敬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词——KOL(关键意见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A们能够替群体表达意见,为所长的领域发声,让每个了解技术的人可以惊呼一声“卧槽”,而不是:“哦,原来她是个女的。”

在IT行业里,如果你稍加熟知就会了解“程序媛”不仅会敲代码,还会更注重部门合作与沟通,往往在团队敲代码急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她们还能与产品经理沟通好上线和测试时间,这也让整体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这就好比你在游戏里打野,你的队友不仅辅助你拿了个龙,还额外给你套了个红蓝Buff。

嗯,巴适~

能上天的不光是神舟

还有航天“媛”

要说国内值得敬佩的“媛”氏顶端群体,我觉得莫过于“航天媛”了。

在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登上太空,自此之前,全世界仅有56名女性登陆太空,而这个数值也仅占登录太空的航天员总数十分之一左右。

作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位 “航天媛”,刘洋和王亚平不仅代表了女性在中国航天事业上的努力负责,也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航天梦

要知道,在世界航天事业的普遍规则里,男性基本是承载工作及任务的主要群体,在NASA的数据记录中,225次的太空行走也仅有15次为女性完成,而这个6%的占比却连“航天媛”总人群10%的占比都达不到,但是也总有人为了打破这些陈旧的规则在努力:

2012年,刘洋成为了世界上第57位女太空人;

2021年,王亚平成为了国内首位、世界第16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不过在成为航天员的背后,女性想要征服太空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接受强度大于常人的基础训练,面对比男性更加痛苦的生理及环境挑战,同样还有来自物理上的引力以及性别、社会、种族、家庭等种种困难。

这也使得我们钦佩:

她们不仅踏出了太空的第一步,让女性在航天征程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样也证明,你可以成为每个你想变成的样子,而“航天媛”只是你的千万种可能中的一个

有群“导媛“

用镜头观察世界

提到“导媛”,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都是“哦哦,学校里的导员对吧~”

不,他们是穿梭在片场,带有导演身份的独立女性。

和其他行业一样,被称为“第九艺术”的电影也以男性叙事呈现居多,一个完整成熟的女性视角作品则在这种时代洪流下显得弥足珍贵。

我认识一位朋友,哥大硕士毕业,归国后选择了一份相较工作稳定且时间相对充裕的工作,为的就是打磨自己悉心创作的剧本。

我曾问她“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影视创作?也没有丰厚的薪水”,但她的回答则让我有些不知如何回应:

“我喜欢创作,不是因为我的专业,而是在我学习专业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太多的情感及世界观是被男性谱写的,女性也需要同样的声音,以不同的角度阐述世界。”

是的,一直享有“性别红利”的我忽略了一件事,女性也应该是这个时代下的话语主体,每个个体都该有她们的意识表达,就像她们:

赵婷在2021年凭借《无依之地》夺得金球奖最佳导演,首位亚裔女导演获此殊荣;

许鞍华73岁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成为史上首位获此荣誉的女导演;

成都2017年成立了首个亚洲规格最高、中国唯一的官方女性电影节——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这些都恰恰说明女性也可以在影视视角下展露自己的头角,成为不输男性的“导媛”。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职场女性都在各个行业里逐渐成为厉害的一“”,而“媛”这个字也该逐渐回归它的本意。

真正的“媛宇宙”也不该是被调侃亦或低俗化的文字代名词,相反不同视角,不同岗位,不同职场的女性都该被尊重。

在文章结束前,我也又去看了那位想成为导演朋友的朋友圈,现在她的作品已经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和平遥国际影展,她曾经所执着的信念也在被一点点所实现。

这让我想起林语堂说过的: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如何看待网络上所谓的各种“媛文化”?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冷梗大王小饼。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和视觉中国。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1领英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