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要说起大口径火炮,相信203毫米的火炮会是广大军迷们首推的,毕竟其作战威力远超于155毫米的炮弹,还可以使用多种特种炮弹,也因此缓解我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综合征”。但是呢,大家也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作战优势很明显,但是我国的203毫米火炮并没有伴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成长,而是在其他口径火炮发展的同时悄然落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估计说到这里后,大家会有些不解,像迫击炮这种已经出现百余年的炮弹,至今都广泛出现在我军实战演练中,为何曾盛极一时的203毫米火炮就得不到这份“眷顾”呢?事实上,在203毫米火炮的研制上,我国算是后来者居上,毕竟曾经我国研制出的203毫米火炮,还有着“亚洲第一炮”的美称。显而易见,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出这么一款火炮是极其不易的。

至于为何203毫米火炮为何后期越来越不被加“待见”,究其原因在于其作战优势明显,这作战劣势也是十分的明显。要想具体了解,咱们可以先从203毫米火炮的研制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世界开始出现两极格局,而作为两极的美俄,会时不时就会上演无声的军备竞赛,这火炮口径的升级也成了“竞赛内容”。因此,在美国研制出203毫米M110型榴弹炮并被广泛应用于北约各国后,俄罗斯也不甘落后的研制出了203毫米24A重炮。顺便一提,如果按照惯例的话,像203毫米火炮这种身管长超过口径40倍以上的火炮应该被叫做加农炮,但现在已经不再这样细分,而是统统都成为榴弹炮。

回归正题,在美俄相继研制出203毫米的火炮后,不少国家也开始争先恐后的研究起来。于是,我国开始与西方军工开展合作,而这就使得当时的我国对于西方军工有了更新的认知,同时也在研制203毫米火炮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

当然很多人会想,光说不练假把式,这203毫米火炮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结合相关消息来看,咱们研制的火炮全称为FGT-203毫米牵引火炮,其射程范围在40至50公里左右,并且其在每分钟的时间内,就能够发射2至3发。估计有人会觉得其射程与现下的各种炮弹相比,实在是构不成什么优势,但这对于当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将其运用于战场的话,那也是的确算得上是大杀器,咱们以FGT-203毫米牵引式火炮为例,其主要特点在于其装载的炮弹种类多、使用寿命长。而这样的特性,对于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我国来说,有很大的缓解作用。特别是这种大口径火炮使用温压高爆弹头后,其战力可是能够与小型核弹相提并论的。此外,因为其炮管使用的全可燃药筒可以在药室中燃烧殆尽,并且其身管长、膛压低,会在减缓管膛侵蚀的同时,提高炮管的使用寿命。

但是呢,相较于优势,FGT-203火炮的劣势更多。就比如说,其后坐力太强,会危及到火炮自身的安全。其实这一点是有迹可循的,毕竟其口径要比一般火炮大,而其使用的身管却很长,这就使得如果使用的是重型炮弹,其发射时产生的强烈振动,会直接震碎炮口制退器。当然了,这并不是在胡诌,因为曾经的一次试射练习中,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再比如说,FGT-203火炮采用的是牵引,这就使得其无法跟自行火炮比灵活度,再加上其自身本就重达16吨左右,非但这灵活机动谈不上,倒是很容易把自身给暴露出来。因此,其行动缓慢、一经发现就只能被动挨打的特性,也就成了该火炮的弊端。而这一点,在咱们能够实现“即打即撤”的PCL-181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出现后,更是相形见绌。

当然了,除了在战场上缺乏机动性以外,其炮弹的射程和精度也是比不上后续各类先进的火炮。至于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当时在研制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卫星制导这一问题,所以呢,即使其射程还算远,但是在射击精度不足的情况下,这作战威力势必会大打折扣。而这与射程达到50公里的PCL-181相比,更是被完虐,因为PCL-181不仅是155毫米榴弹炮范围内全球射程最远、威力最大,这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因此其打击范围广泛、射击的精度也很高。

显而易见,这203毫米的火炮跟155毫米的火炮相比,不仅战损率太高,还占不上半点优势。由此看来,这种后勤保障复杂、作战部署麻烦、不能适应现代战场的火炮,自然无法顺应历史潮流继续征战沙场,所以其悄然落马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