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黄克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有一句话说得好,“党内夸刚正,人推黄克诚”,黄克诚严于律己,敢讲真话,无私无畏的性格,在党内外都有名。

黄克诚的侄子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强来到湖南任湖南省委书记,11月的一天,一个特殊的客人来到湖南省政府前,跟门口的警卫说,自己要找黄克诚。

警卫员看见少年的时候,他正穿着单薄的衣服,朝门内张望,警卫上前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自己找二叔,问他二叔的名字,少年说叫黄时瑄。

没人知道黄克诚的原名叫做黄时瑄,因此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是迷茫地摇头,少年涨红了脸,突然想到什么,“他现在叫黄克诚!”

警卫报告了少年的情况后,把他带到了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中,坐在办公桌前的黄克诚闻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并不认识的少年,“你是谁?”

“我叫黄开衡,是黄时叽的儿子。”

黄克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自己的侄子。

图丨黄克诚(右三)

黄克诚从没见过这个孩子,是因为在他离家的时候,大哥大嫂还没有生育,虽然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孩子不太熟悉,但是对大哥大嫂的恩情,黄克诚是不会忘的。

1928年秋天,黄克诚接到红四军军委命令,担任游击队司令,回到湖南永兴县老家继续革命,当时,湘南起义结束不久,到处都笼罩着白色恐怖,谁家中若是藏着共产党员,这一家都难逃一死。

黄克诚本不想牵连大哥大嫂,所以在最开始并未有太多联系,后来真的是走投无路,需要安置两名战友,黄克诚才麻烦了大哥大嫂,离开前,黄克诚嘱咐他们,“我们的事,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辛苦哥哥嫂子了。”

大嫂刘德姬看见黄克诚青黑的眼圈,疲累的神情,一阵心疼,“时瑄,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就算是杀头我也不怕,你去洗把脸吧,我给你们做点吃的。”

作为国民党重点通缉的对象,黄克诚白天是不敢回家的,所以常在山上逗留,深夜,街上空无一人的时候,黄克诚才敢回来,稍微休息一下,天不亮又离开。

图丨黄克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哥黄时叽不忍心弟弟受苦,便让妻子把饭菜装进桶里,装作上山浇菜,给黄克诚送饭。大嫂刘德姬也很聪明,送了几次后,便把饭菜藏进竹篓里,装作上山割草的样子,这样变换着来不容易引起怀疑。

有一回,情况真的很危急,多亏刘德姬聪慧机敏,才逃过一劫。那一次,天还没亮,黄克诚正在家里睡觉,敌人突然冲进来,逮着刘德姬问黄克诚的下落。

刘德姬灵机一动,拎着泔水往猪圈走去,一边走一边打马虎眼,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两个敌人死死盯着刘德姬的动作,生怕她有什么通风报信的举动。

只见刘德姬把泔水桶往地上重重一砸,对着一处院墙大骂,“这死猫,怎么又来了,还不给我快走!出去出去!”

正在睡梦中的黄克诚被惊醒,仔细一听外面的动静,明白了当下的情况,赶紧从后门逃了出去,跑进大山里。

经历过几次有惊无险,黄克诚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不知道哪天就会给大哥大嫂带来麻烦,再三考虑后,他决定告别哥嫂,去外地寻找党组织。

图丨黄克诚

时过境迁,黄克诚看着面前有些眼熟的少年,语气也不自觉放柔和,“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二叔,我想找份工作。”

“工作?之前读过书吗?文化程度怎么样?”

黄开衡有些窘迫的低下头,“我......只读过一年书.......”

黄克诚陷入沉思,大哥大嫂都是朴实的庄稼汉,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能力让孩子接受太多的文化教育。

可是种地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已经让这个家庭揭不开锅了,所以,黄开衡需要一份工作,一份有固定工资的工作去维持家中的生活。

思考过后,黄克诚张口了,“咱们都是一家人,更何况你父母对我有恩,要不你就去煤矿挖煤吧,怎么样?”

黄开衡听到黄克诚的安排,先是一愣,然后赶紧拒绝,“二叔,我不去挖煤,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就让我去读书吧。”

图丨黄克诚

黄克诚一听,黄开衡愿意去读书,觉得孩子还是很有志气的,当时,他是湖南革命大学的校长,把黄开衡安排进去只是一句话的事,不过黄克诚却说,“你有这个志向我很高兴,那么你就去考吧。”

于是,黄开衡去参加了入学考试,可是,只读过一年书的他连笔试考试都没有通过,这一次,黄克诚重提煤矿的工作,黄开衡婉言拒绝,表明了自己想要读书的决心。

黄克诚挺欣赏侄子的坚持,不过,他没有打算利用职务之便,给侄子谋划什么好前程,他只是自费把侄子送到了长郡中学,让他从基础学起。

于是,已经20岁的黄开衡坐到了中学教室中,没什么读书机会的他非常珍惜在课堂上的时间,除了学习,根本顾不上周遭的流言蜚语。

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政法学院,1959年,黄开衡毕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云南思茅中级法院中任职。

在工作中,黄开衡遇到一些不愉快,几次央求黄克诚帮自己换份工作,黄克诚要不就说自己不能以公谋私,要不就说自己没时间,把黄开衡打发走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帮侄子这个帮。

直到1981年,黄开衡才依靠自己的能力,调到长沙市检察院工作,也算是得偿所愿。

图丨黄克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抠门”的黄克诚

对于黄克诚不肯帮自己“走后门”,黄开衡是非常理解的,从第一次见到二叔开始,他对自己的教育便是,“我只能给你指一条路,至于怎么走,还得看你自己。”

别说是黄开衡,就是面对对自己有恩的大哥大嫂,黄克诚也是一样,公是公,私是私。

在湖南任职后,黄克诚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回老家看看大哥大嫂,1950年冬天,黄时叽来到长沙,看望忙碌的弟弟。

这一年正值荒灾,黄时叽家中一贫如洗,见面的时候,黄时叽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黄克诚非常心疼。

黄时叽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这么冷的天,就算坐在火炉旁,穿着棉衣也总感觉透风一样,于是,他向弟弟提出,希望能有一件挡风的皮袄。

黄克诚一口答应,就算是普通百姓,黄克诚都没法拒绝,更何况,大哥大嫂是曾经救过自己命的人,一件皮袄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图丨王平

不过,当时的皮袄不好购买,因为湖南的指标太少,虽然以黄克诚的权力,批件皮袄并不是难事,但是,黄克诚就是不想批这个条。

他给时任哈尔滨军区司令员的王平写了信,请他帮忙买件皮袄,就算是旧的也没关系。王平当时在张家口,皮袄很好买,而且很便宜,收到信后,王平很快就买好,给黄克诚送了过去,黄克诚如数付了钱。

黄克诚津贴不多,平时帮完这个帮那个,给哥哥买完皮袄也所剩无几了,不过,别因为这个就以为黄克诚这个人很大方,他只是对“外人”大方,对内其实很“抠”。

1955年中秋前夕,黄克诚的妻子唐棣华想要去王府井百货大楼逛逛,她试着问了一下黄克诚,

“王府井百货大楼是新中国的的第一家百货大楼,开张已经有段日子了,单位给我发了一张参观券,凭券有人接待,还能买到实惠的商品,再不去就要作废了,到北京几年了,咱们一家人还没一起出去逛过街呢?”

唐棣华本来没抱希望,没想到,平时总是拒绝的黄克诚今天竟然答应了,不过他也向妻子强调,“我自己逛逛就行,不要惊动百货大楼的工作人员。”

图丨唐棣华

就这样,一家人来到王府井百货大楼,妻子孩子逛街,黄克诚就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看,还经常和售货员搭讪,询问粮食供应是不是充足,有什么商品紧俏。

售货员告诉他,“没什么紧俏的,大多数商品都买得到,现在实行薪金制了,想买什么也很方便。”黄克诚满意的点点头,看来,黄克诚这次松口来百货大楼,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做调研。

唐棣华逛着逛着,突然看见一个商品上标着“可可粉”的字样,这是她参加革命前最喜欢吃的东西,十几年都没有看过吃过了,当即说要买一瓶。

黄克诚走上前,向售货员询问了价格,一听到价格,马上推开,“不买不买了,太贵了!”

唐棣华好不容易才见到,不愿意放弃,“这个东西很难看到的,我喜欢,也给孩子们买些尝尝鲜嘛。”

图丨黄克诚一家

听到妈妈这么说,孩子们也七嘴八舌的要起来,唐棣华眼巴巴的看着黄克诚,希望他能松口买一瓶,结果黄克诚就是不同意,“太贵了,你们听爸爸的话,不买了。”

小女儿拉着黄克诚的胳膊,“爸爸,我要吃可可粉”,这是黄克诚就疼爱的小孩,才5岁,可就是面对这样的撒娇,黄克诚还是“铁石心肠”地说,“梅梅(小女儿本名黄梅),咱们今天不吃可可粉,会不会饿死?”

黄梅摇摇头,黄克诚接着说,“那就是说,咱们不吃也没关系,对不对?知道吗,我们买一瓶可可粉的钱,在老百姓家能买好多粮食了,我们留着钱,说不定哪天就能帮助到别人,对不对?

黄梅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唐棣华没吃上自己喜欢的可可粉,但她丝毫不埋怨自己的丈夫,因为她很了解他,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真正心怀百姓的好男人。

黄克诚的家风

黄克诚很早就和唐棣华定过规矩,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或是周围人产生影响,对此,唐棣华也表示理解。

图丨黄克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0月下旬,黄克诚去往湖南,一同前往的,还有唐棣华和1岁的小儿子黄晴,途经武汉的时候,他们一起把在岳母家的大女儿黄楠和大儿子黄煦接了过来。

因为黄楠和黄煦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爸爸妈妈了,再加上5年未见,所以很紧张很害羞地躲着他们,不愿意叫爸爸妈妈。

看到这一幕,就算是认为“为革命舍小家很值得”的黄克诚,也有点热泪盈眶,好在已经解放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刚到湖南,黄克诚就定了规矩: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其实,不用黄克诚说,唐棣华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她不仅仅是湖南省委书记的妻子,也是一名革命战士,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而黄克诚想的就更明白,过去,是共产党打天下,没条件谈享受,现在,共产党坐天下,拥有了很多权利,而权利最容易滋生欲望和腐败。

图丨毛泽东

毛泽东刚进北平城的时候,说这是共产党要“进城赶考”,三番两次强调不能当李自成,一定要警惕腐败问题,越是“一把手”,越是要做到克己自律、廉洁无私,只有每一个人共产党人都做到这一点,才能将共产党的优秀作风发扬光大。

1977年,黄克诚从山西回到北京,担任军委顾问,考虑到已经75岁的他眼睛不太好,上下楼不太方便,组织给他安排到一处平房小院里。

这处平房是1949年盖的,面积可以,就是有点太旧了,管理人员申请了一笔维修房子的钱,准备好好把房子翻修一下,再让黄克诚住进来。

黄克诚知道后,连声拒绝,“不行,不要修,简单一点,哪漏风漏雨补补就行,我们不跟别人比待遇,我们家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能简单维修了一下,黄克诚挺高兴地搬进了自己的“新家”。可是吧,这样简单维修过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而且因为靠近武警消防站,一出警火警警报声就“呜呜呜”响个不停,黄克诚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工作人员就想向管理部门申请一下,给黄克诚换个安静点的地方。

黄克诚赶紧说,“不要提,我搬走了,别人搬进来,不是也一样吵吗。”

图丨黄克诚

管理部知道黄克诚不愿搬,也不愿彻底整修,就提出把临街的墙和门加高一些,黄克诚一听需要花几万块钱,当下就不愿意了,“修那东西干嘛,现在这个铁门虽然旧了点,但是挺结实的,门就是用来进进出出的,整那么高干什么,不要乱花钱!”

黄克诚什么都不要,可是管理部门考虑到黄克诚的年纪和身体,总是希望能够让黄克诚住得舒服点,况且黄克诚的这处平房,因为年头太久,问题实在很多。

这处平房的暖气是烧煤的,热量不足,到了冬天,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要冻得直抖腿,更何况是年老多病的黄克诚呢。

管理部门考察后,决定对暖气进行改装,换成由热力管道供暖,换热力管道需要花费3万块钱,想想也知道黄克诚不会同意,所以大家商量好,趁黄克诚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换了。

没想到,管道挖了一半,黄克诚回来了,一看这架势,便去询问管理部门什么情况,知道是为了更换热力管道,黄克诚又问,“百姓能不能用上?”

管理部门告诉他,如果全部更换,投资太大,老百姓目前还用不起,黄克诚说什么都不愿意继续改造了。

他用拐杖“咚咚”地敲着地面,“3万块!你们怎么可能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现在我们国家还很穷,要把钱用到要紧的地方去,我这里能烧煤取暖已经不错了,赶紧停工!”

于是,挖开一半的地面又用土盖上了,至于取暖设备什么的,一点没变。

图丨陈云

在这样的房子里,患有支气管炎的黄克诚,一到冬天病情就加重,咳得浑身虚汗,1978年冬天,黄克诚的支气管炎又犯了,几个老部下劝他去南方住一段时间,南方没有这么冷,也没有工作打扰,好好休养一下身体。

黄克诚不愿意,“我一出去,就要带一帮陪护,那要花多少钱啊,还给地方添那么多麻烦,去不得。”

中央领导也很担心黄克诚的健康问题,知道黄克诚不肯去南方休养,直接下了指示,让他去北京西郊玉泉山休养一段时间,那里环境好、安静、还能兼顾工作,对黄克诚来说,已经是最合适的安排了。

结果,黄克诚还是不愿意,“我的时间不多了,想要抓紧为党做点事情,哪有时间疗养啊,我就在家里吧,方便工作。”

前去看望的陈云劝他,“在玉泉山既能休养,还能兼顾工作,一定得去!你的健康对党的事业非常重要,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做呢。”

黄克诚没法推辞,不过,他提出三个条件,

“我去玉泉山,有三个条件,一、只带一个秘书,不带家属和其他随行人员;二、家属除星期日以外,不要去看我;三、一切生活费用自理,不要用公家补助。”

陈云答应了黄克诚的三个“条件”,黄克诚终于松口去了玉泉山。

图丨黄克诚

在玉泉山,黄克诚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这里的规定,爱护公共设施,有一回,唐棣华带着小外孙去看望他,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黄克诚立马让工作人员买个一模一样的回来。

工作人员跟他说,“坏了再去领一个就行,不用自己买”,黄克诚严肃地看着对方,

“杯子虽小,也是公物,弄坏东西就该赔偿,这是我们军队历来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违背,我是个老兵了,不能因为当了高级干部就不守规矩,搞特殊化。”

工作人员点点头,拿着黄克诚的生活费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