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普查办对天府新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进行数据质检、核查。截至目前,天府新区在应急系统调查阶段已完成调查承灾体、减灾能力2大类,获取数据985条,其中承灾体信息267条、减灾能力信息718条。

按照省、市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天府新区风普工作分为准备阶段(2021年4月—5月),全面普查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2用),评估、分析与验收(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三个阶段。主要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等主要自然灾害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洪水、地质灾害,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减灾能力,完成区级各部门成果汇交。

统一领导 各负其责

天府新区坚持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设立了四川天府新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研究解决普查组织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党工委副书记、成都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邱旭东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立了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灾害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能力等工作专项小组及办公室。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与任务分工,各司其职、编制实施方案,细化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新区管委会承担本区域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主体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遵循国家统一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工作流程开展本区域普查工作,提交普查成果。普查工作自开展以来,区普查办通过建立过程质量控制、分类分级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督查和抽查机制,同时,引进有经验的第三方技术力量参与普查工作,充分利用技术团队技术优势、经验优势,有利于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数据录入导入、空间定位等工作更加迅捷准确,风普办与技术团队充分协作,高效开展普查工作。

各方协作,有序推进

自风普开展以来,新区风普办坚持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并通过建立过程质量控制、分类分级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督查和抽查机制。同时,建立了部门联络员的工作机制,制定普查工作规章制度及计划,每半个月梳理汇总各部门工作进度并上报给上级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普查工作组织开展召开工作会议及相关业务培训,工作会上对填报单位进行分工,形成填报单位任务清单,让各系统工作责任人明确职责任务、工作方式和所需技术手段,确保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区公园城市局负责地质灾害和房屋、道路交通承灾体调查;生态环境城管局负责森林火灾调查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统筹城乡局负责水旱灾害调查;应急局负责地震灾害、公共服务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和历史灾害调查;气象分局负责气象灾害调查。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