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邻居家的宝宝今年5岁了,但是看外表,也就是3、4岁的模样。妈妈为了让娃多吃点饭,每天费尽了脑汁,但是孩子每次都是吃两口就跑了。邻居家的宝妈经常追着娃,跟在后边喂饭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喂孩子也不爱吃。总是吃面包,喝牛奶,或者吃清水泡米饭,看起来皮肤发暗,个头也比同龄人矮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宝宝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需要均衡的营养来补充。家长自然都希望孩子好好吃饭,长得又高又大,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孩子不领情,很少主动吃饭,这确实让家长操碎了心。

01、家长总是追着喂

吃饭应该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地吃饭。但是很多家长却喜欢给娃追着喂饭,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爷爷奶奶跟着宝宝追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家长怕宝宝自己吃,弄得到处都是。或者是大人在餐桌上吃,把孩子放在茶几上,或者是先把娃喂饱了,大人再坐下来吃饭。

试想一下,好几个人围着宝宝喂饭,一边喂一边说:再吃一口,宝宝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会对娃说:如果不好好吃饭,以后就不给你买喜欢的玩具了,什么都不会给你买。

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吃饭并不是享受,相反变得非常痛苦。每天在这样的追喂之下,孩子哪里有吃饭的欲望了,本来宝宝对吃饭就有抵触感,家里人又是追,又是喂的,只会扼杀了孩子对美食本身的向往之情。

02、食材单一

比如说,邻居家的宝宝不喜欢吃青菜类的。最初的时候,吃鸡蛋还可以。于是宝妈开始给娃煮鸡蛋,每天早上都会给孩子煮鸡蛋。一连吃了好多天,孩子吃得又烦又腻。妈妈很伤脑筋,说宝宝真是不爱吃饭啊,试想一下,应该给宝宝换个花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给娃做煎鸡蛋,或者是蒸鸡蛋糕,一味地煮鸡蛋,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就像我们大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饺子好吃,天天吃也有腻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关注一下买点辅食类的书籍,现在有很多小视频,都能够学习给娃制作辅食的方法。多一些花样,孩子会更有食欲,漂亮的外观也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力。饭菜美味可口一些,能够激发孩子的食欲

03、给娃吃的零食太多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如果孩子想吃零食了,家长也不看一下是不是快到饭点儿了。等到孩子吃了一堆零食,真正做好饭菜,准备用餐的时候,孩子已经吃零食,吃饱了。胃里没有那么多的容量了,自然不会好好吃饭。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段,需要营养搭配均衡。家长应该给孩子定一个严格的规定,吃饭之前不允许吃零食,做好时间的管控。这样到了正餐的时间,宝宝感觉到饿了,才会好好吃饭。

04、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

在这个电子产品发达的年代,不仅大人喜欢拿着手机,打游戏,刷段子。有的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会扔给娃一个手机,电子产品成了哄娃神器

有的老人会站在电视机旁边喂孩子吃饭,宝宝眼睛盯着屏幕看着动画片,嘴里嚼着饭菜。

还有的家长给孩子一个手机,宝宝一边看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吃饭。一顿饭下来,孩子可能吃得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进食。孩子会吃得很饱。这种习惯养成之后,一旦不让孩子看电视和手机,孩子吃饭时,就没有进餐的意识了。

05、家长过于焦虑

宝宝一顿饭没有好好吃东西,宝妈就会表现得很焦虑,忧心忡忡地唠叨:孩子就吃了这么点饭,一会不饿吗?吃不饱能长个吗?真的是让人担心。如果家长总是有这种焦虑的情绪,就会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孩子,宝宝认为吃饭成为了责任和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家长不用因为孩子吃了很多而进行表扬。宝宝不吃饭,就对他们进行批评,应该表现出坦然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吃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宝宝在吃饭的时候,才会没有心理压力,拿起饭碗的瞬间感觉轻松愉悦,产生美好的食欲。

06、饭菜的口味重

有的家长在做饭时,偏向于重口味的食材。因为大人喜欢偏咸或者是偏甜,还有多油的食物,但是孩子吃了,可能胃就会不舒服,自然就不会喜欢吃饭了。

老一辈人说:孩子不吃盐没有力气,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宝宝刚刚添加辅食时不能放盐,一岁之后的娃可以加一点点盐。太早吃盐,会给孩子的胃肠增加负担。

凌晨妈妈来叨叨:

吃饭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当宝宝饿了的时候,就会自主吃东西。吃饭的本身也是一个享受美食的过程,家长们不要太焦虑,从而剥夺了孩子吃饭的本能。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