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2018年,《自然》杂志对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薪资与满意度调查。当时,59%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态度。3年后,《自然》杂志再次通过其网站发起在线问卷调查。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经过疫情洗礼的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自身前景的?近期,《自然》网站公布了此次调查的部分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有来自各大洲的超过3200名科学家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约40%的受访者来自欧洲,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北美洲,亚洲科学家占10%。受访者包含了教授及讲师、博士后、实验员等不同职位的科学家,其中近三分之二来自研究机构、15%来自产业界,其余科学家来自政府部门及非营利组织。

根据调查结果,共有47%的科学家对自己的前景持积极的态度,这一数字与2018年的59%相比明显下降;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前景不如上一代。在受访对象看来,研究经费的普遍短缺、找工作竞争的加剧加上无法回避的疫情影响,成为更多人对前景感到悲观的主要原因。对于学术生涯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超过30%的科学家选择了申请足够的研究经费。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受访对象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工业界表示乐观的比例(64%)就远高于学术界(42%);而在不同领域中,卫生保健(59%)和工程(55%)方向的科学家整体最乐观,而研究生态演化(38%)、地质学与环境科学(40%)的科学家则相对悲观。

而当我们考虑不同国家科学家的观点时,在参与人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巴西科学家相对悲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看好研究前景;而最乐观的3个国家分别是印度(57%)、美国(52%)与中国(50%)。

图片来源:123RF

这项调查同样关注了科学家对于薪资状况的看法。在过去1年中,有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薪水有所上升,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是51%。此外,有近1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薪资下降了,而减薪的主要原因是所在机构的裁员。

另一方面,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待遇感到满意,这一数字在2018年只有43%。相比之下,产业界对自身薪资满意的比例更高,达到了62%,而学术界则不足50%。这一点也与他们的收入情况相符:工业界有1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而在学术界,这一数字只有5%。

总体而言,在过去两年间,科研人员与各行各业一样,也在疫情的阴霾中受到冲击。无论是对自身前景乐观比例的下降,还是薪水的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无不体现出这个特殊时期的烙印。疫情的影响也在这项调查中直观地表现了出来: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造成了不利影响,12%甚至因为疫情丢掉了工作

但我们同样看到的是,在这场疫情中,全球科学家以惊人的速度调整研究方向、合作方式与交流途径,使得科学研究迅速回到了正轨。而当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科学研究又将以什么样的形态展现、科研工作者何时将迎来更光明的前景?我们同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疫情是否对你的学术前景造成了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 Stagnating salaries present hurdles to career satisfaction. Retrieved Nov 16th,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041-0

[2] Scientists count the career costs of COVID. Retrieved Nov 10th,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040-1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