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是一个温文儒雅的人,但是他带出来的四方面军却以勇猛著称。

解放军中,很多著名的悍将最早开始打仗学的都是他,可以说都是他的弟子。其弟子们的作战风格就是徐帅作战思想的直接反映。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就来自四方面军。剧中也有关于他练兵的剧情,就是四方面军练兵的重现。有一点和徐帅比不同的是,徐帅还教战略战术,这方面李云龙的水平还确实有限。

四方面军转战川陕之后,在反三路围攻中以一万多人对敌六万多人,灭敌一万多人后取得完全胜利,使得红军在百姓中的威望陡升。打了大胜仗,根据地得到快速扩大,队伍也不断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的木门举行了军事会议,1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由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主持,会议的核心就是总结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教训。会议决定,红军由原来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并决定在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军事训练。

部队扩编之后,建制扩大,兵力增加,如何快速提升新兵的战斗素养,练兵就变得非常重要。徐向前指出“苦练出精兵。战争实践告诉我们,一支能在战场上过得硬的军队,毫无疑义,平时必然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兵不练不精。平时稀稀拉拉,缺乏严格训练,战时势必放‘羊子’,吃败仗。一个指挥员 ,不重视练兵,指望打胜仗,岂非梦想!”

关于部队应该练什么,徐向前认为有这么五点。“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胆量。可能是徐向前特殊要求的缘故,四方面军出来的指挥官 ,几乎人人都浑身是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从一开始指挥士兵作战,带的就是新兵,因此他对新兵的心态非常熟悉。一个没有攀过高,没有历过险,没有走过夜路,没有见过刺杀,没有摸过枪炮,上来就去打仗,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国军很多部队抓来的壮丁,不就是如此吗?新兵发一身衣服,发一把枪,然后就上前线了,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会打胜仗。

所以徐向前认为,首先就要练胆。

其次就是技术。单兵素质怎么样才能高?肯定是作战技巧强啊!严格、经常、刻苦是基本要求,不仅战士要练,领导干部、勤杂人员、炊事员等都得跟着练。主要项目有突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攀登等。

风和日丽要练,风雨交加更要练。当时候参军的大部分都是穷苦的农家子弟,这些苦丝毫不惧,因此练兵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要知道,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扭转战局。抗美援朝中,奇袭白虎团就是典型的例子,12个人端了韩军王牌老虎团还0伤亡。

因此,练胆之后就一定要练技术。

第三就是要练战术。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出色的指挥官和严格执行命令的部队。要想准确地执行命令,就必须读懂指挥员的意图。因此也就只有上至指挥官,下至士兵都懂一些战术,才能够达到这种默契。

川北地形险要,道路崎岖,敌军往往据险固守,害怕夜间作战。因此在训练上就对山地战斗、河川战斗和夜间战斗非常重视。有的部队训练重点是防御,有的部队训练项目是伏击,有的部队训练项目是攻坚。真正投入战斗的时候,各有所长,克敌势如破竹。

第四就是要练行军。跑步、爬山、跳跃障碍、、变换队形、实战演习和紧急集合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兵贵神速,只有形成来去如风的作战风格,才能在运动战中取得胜利。这种训练方法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之中,我军在很多时候,都用两条腿跑赢了四个轮子,最后取得了胜利。

强行军

最后一项就是作风。川北地区夏季酷热、潮湿,蚊蝇、很多,日射病、烂脚病、痢疾、疟疾、伤寒、肠炎等疾病给训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这些麻烦也成了训练作风的天然条件。

蚂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困难,部队上下发挥吃苦耐劳、团结互助、顽强奋战的精神,按照“抓紧空隙、利用时间”的要求,进行严格训练,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作风。

在练兵的同时,徐帅还非常重视各级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培训,包括了解人物、判断敌情、定下决定、运用兵力、极端处置等能力;如何灵活变换战术,如何图上作业、如何在居民地战斗、如何在山地战斗,如何在河川战斗,隘口战斗、森林战斗等等方式,并编写印发了《干部必读》、《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读本,用来提高各级指战员的理论水平。

这一次大练兵活动,在当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部队也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大扩充,总兵力达到8万人。也就是说,其中六万多人都是新兵。在之后的反六路围攻中,这8万人对敌20万人,竟然歼敌8万取得全胜,可见此次大练兵对红军综合力量的增强作用有多大!

也正是徐帅的这种练兵法,才最终形成了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