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汕的夜晚很热闹,即便凌晨两三点夜豆浆的摊子上也都是人,但热闹是属于别人的,对于老蒋而言,夜晚是工作的黄金时间。

至于几点睡觉,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老蒋原名黄晓蓬,他出生于1983年,19岁时他就来到了阳美。

高中毕业的那年,他还没明白未来要做什,在张炳光工作室学习玉雕的表哥来到他家,看到墙上挂着的画,知道他有绘画基础,便建议说可以学玉雕。

后来,表哥和师父张炳光沟通后,就收了他,说起自己的入行经历,老蒋感觉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决定学习翡翠雕刻后,老蒋没想过这条路可以走多久,做玉雕师很辛苦,要熬很久,并且一开始也没有工资,老蒋咬牙坚持了下来。

老蒋出师,是在经过五年系统学习之后。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别的工作室帮人雕,要么转行做生意,而他选择了坚持创作的路,他找了堂弟和村子里的一两个邻居家的小孩,开始经营自己的工作室。

老蒋是个地道的潮汕人,而潮汕人受宗族观念和宗教的影响很深。

老师是做山水牌子成名的,但老蒋没有走这条路,他的雕刻以佛像,人物题材为主。

他的面相圆润,有朋友开玩笑说老蒋雕观音久了后,和他雕刻的观音长得越来越像。

老蒋说,要雕好佛像的关键其实是了解佛造像的文化。

那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观音,但是工艺却没有体现出来观音的美。

老蒋觉得即便是观音这个题材,里面的这里创作空间仍然很大。

他针对观音的手、姿态、神情去做调整。因为观音就要体现他的端庄、慈祥。他研究了一些关于观音的历史文献,再根据自己的解读去做。

如今信息开放,能够借助的素材其实很多,他会回溯历史,借鉴更传统的做法。像是以前很多石窟,壁画上的观音做的很不错,这些能留下来的都是经过筛选,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匠去创作的。

很多古人留下的佛像作品也很值得细细品味。比如说脸,古代的工匠雕的不是很深,但又很有张力,立体感,很严峻很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蒋看得出神,但他也没办法一下子就明白。很多的时候,还需要借助古籍或者资料去理解当时的朝代,背景才能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去雕,理解里面的精髓。

在借鉴的过程,细节必须要处理到位。

因为就像你看龙门石窟的大佛,非常巨大,瑕疵在这样的距离是看不清的。但当这么大的佛像浓缩到一小块翡翠上时,其实对线条处理、明暗、眉眼的处理都是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

“我在这个行业打滚了这么多年,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的。前几年时候,我都是晚上做到天亮的,这样熬了很多夜。”老蒋说。

精雕细刻,百炼成钢,你所见到的亮丽光鲜,是无数个咬牙坚持的日与夜。幸好,成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