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即便国民党坐拥数百万兵力和美国的扶持,还是越打越废,最终一败涂地。

解放战争不仅让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懦弱举世皆知,还打破了一些国军将领的不败神话,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张灵甫和薛岳。

不过也有三名悍将打出了名堂,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那么为什么说张灵甫和薛岳不够格?这三名悍将又分别指的是谁呢?

名不副实的张灵甫和薛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是国民党将领中名不副实的代表性人物,他生得高大俊朗,在军队一众大老粗里面显得格外出众,而这也为他赢得了蒋介石的额外关照,并被任命为第74军军长。

然而解放战争一开始,张灵甫的真实水平就暴露了出来。

孟良崮战役中,他率领的10万大军根本毫无反击之力,被华野打得落荒而逃,最终第74师被全部歼灭,而张灵甫也被当场击毙。

相比于徒有其表的张灵甫,薛岳其实还是有些真才实学,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曾歼灭日军11.75万人,在普遍不能打的国民党将领中,“战神”的称号也勉强立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面对解放军,薛岳还是毫无招架之力,担任徐州“绥署”半年间,他也毫无建树,蒋介石也丧失了耐心。

而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三个人,可都是解放军的劲敌、国民党军队中的名将,在战场上,为国民党苟延残喘赢得了不少的时间。

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呢?

弃暗投明的傅作义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著名的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傅作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从蒋介石到张学良都对日军唯唯诺诺,唯独傅作义积极抗日。

当日本打到了山海关时,傅作义罔顾个人安危,主动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并且多次痛击敌军,在国民党全军拿日本人毫无办法的时候,他的部队却屡屡获胜,绥远抗战也以胜利告终。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作义更是积极团结我党,共同为抗战所奋斗。

他与当时陕北区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相见恨晚,双方时常交换情报,为联防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傅作义还是毛主席的忠实拥趸,他曾多次拜会毛主席,请教军事问题,对共产党的主张也颇为认同,毛主席送他的政治书籍和军事著作,都被他多次阅读,并且用在了治军之中。

正因如此,傅作义不仅打日军很有一套,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他也给我军造成过不小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的张家口保卫战中,傅作义利用我军判断失误,趁机偷袭攻占张家口,这一卓越的指挥,是其他国民党将领很难企及的。

后来,在蒋介石的任命下,傅作义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虽然在此期间解放军连战连捷,先后攻占锦州、长春。

但傅作义见冀中解放区兵力空虚,多次突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不过在解放战争的大趋势下,傅作义这些努力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但比起那些一打就跑的国军,他无疑用出色的战场表现赢得了我军的尊重。

正因如此,在解放北平的战役中,我方积极与傅作义联系,推动和平解决问题,为了北平百姓的安危,傅作义也顶住来自蒋介石和美国的压力,按照和平协议撤离北平。

不仅如此,后来他还发动了绥远起义,加入我军,在1949年10月的开国大典上,他和毛主席共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此后,傅作义出任第一任水利部长,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水利设施,他踏遍了全国,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毛主席经常半开玩笑地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勇猛无匹的黄百韬

除了傅作义,黄百韬也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难得一见的优秀将领。

和我们之前提到的这几位不同,黄百韬并非黄埔军校毕业,而是典型的草根出身,他从一个前线最低级的小兵做起,一路摸爬滚打多年,才当上了一个小排长。

之后黄百韬被送到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因一篇军事论文而入了何应钦的眼,随后便被推荐出任了顾祝同的参谋长。

而黄百韬也是抓住了这次机会,对于国民党贪腐严重、军纪松弛、外强中干的状况,他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严肃整顿军纪,并加强训练,身体力行地督促士兵。

在他廉洁的作风下,第三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多次与日军的正面对抗中都不落下风,而这也为他赢得了蒋介石进一步的信任。

1946年,黄百韬升至25师师长,负责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和我军作战。

进入苏中以后,虽然经过一周的鏖战,解放军成功阻止了黄百韬25师的前进,但我军也有一千余人的伤亡。

此后,黄百韬又对苏北解放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行动迅速。

根据我方将士回忆,黄百韬是“不要命的打法”,在解放战争中他经常身先士卒,即便在身处劣势的情况下也要和我军硬碰硬,所以在和粟裕大将的较量中,黄百韬都打得有来有回,多次被蒋介石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黄百韬极端的性格也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由于粗暴屠杀我军战俘,他成了解放军中“重点照顾”的对象。

在1948年的碾庄战役中,他坚守15天,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但他的部队也被全歼,本人也在战场上被击毙。

“也许能改写历史”的胡琏

最后一位著名的国民党将领是胡琏,在这三位之中,他是最建树最高、结局最好的一位。

抗日战争中胡琏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在淞沪会战、枣宜会战以及鄂西会战中都取得了卓越的功勋。

尤其是鄂西会战中的石牌保卫战,当时蒋介石政府将石牌视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而胡琏率部连续奋战14天,不仅守卫了石牌要塞,还确保了战役胜利,他也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深受蒋介石信任。

解放战争开始后,胡琏任11师师长,并率领该师参加进攻苏北鲁南解放区。

当时国民党自恃有美国撑腰,以为十拿九稳,所以在多个战场上对我军开战,但结果却让蒋介石大吃一惊,共产党军队丝毫不落下风。

在危急关头,蒋介石特命胡琏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哪里有难,他和他的11师就被投入哪个战场,而他也不负期望,经常能够给我军造成一些麻烦,粟裕大将甚至都在他手上吃过亏。

1947年的山东南麻战役中,胡琏修筑的防御工事,致使粟裕大将率领兵力都没能全面的攻克,胡琏硬撑了三天三夜,并且给华野造成了大量伤亡。

不仅如此,胡琏借助大雨天气,与援军里应外合,竟然成功逼退了华野最擅战的七纵。

不过在汹涌的民意下,国民党的溃败已成定局,但胡琏还是不放弃,在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他从重病中亲临前线,鼓励国军“要固守下去,苦斗必生”。

但在国民党覆灭的大趋势下,他的努力也不过是徒劳,后来粟裕大将一举拿下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并在后续战斗中多次正面击溃他的部队,而胡琏部下11师也日渐衰弱,最终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不过,战败后胡琏也没有停止与我军较量,在金门战役中,他担任国民党总指挥,在潮汕、普宁地区大量抓捕青壮年男子。

在他的挣扎下,金门战役无疾而终,两岸统一也被严重阻扰,蒋介石称他为“金门王”,而毛主席也直言,“假如胡琏是国军总司令,那么中国的历史也许要改写。”

如今看来,虽然张灵甫、薛岳等人的确言过其实,但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真实压制力根本无法和名气相提并论,但国民党内部其实不乏优秀将领,傅作义、黄百韬、胡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即便三人尽力为蒋介石卖命,但最终一个起义、一个战死、一个败退,都谈不上功成身退。

究其原因,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让这些名将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只能随着蒋介石兵败如山倒。

反观我党的革命历程,从游击队开始,一路越挫越勇,最终以少胜多拿下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得益于严明的军纪、卓越的指挥,但更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