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阅读《红楼梦》,我们总有这样的错觉,那就是,史湘云同林黛玉,都是父母早亡而身世可怜的女子。尤其是,在贾府中秋节的时候,她同林妹妹所说的话,似乎更验证了这点:

所以只剩了湘云一人宽慰她,因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她们二人真的同病相怜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林黛玉的可怜身世。

林黛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林家,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居兰台士大夫,后被圣上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家世代单传,林如海无一兄弟姊妹。家庭成员单一。而她的母亲贾敏,是贾府小姐,未出阁时,深得贾母的疼爱。贾敏在贾府之中的待遇,即使过了多年,王夫人依然掩饰不了对她的羡慕,同王熙凤说道:想你林妹妹未出阁时,那是怎样的养尊处优、娇生惯养。

由此可见,林妹妹的出身,是非常优秀的。但她所遭受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1)林黛玉遭受的第一个打击,三岁的弟弟去世。

林黛玉,原本有一个弟弟,只是在三岁时,一病死了。对于林家这样世代单传的家庭而言,一个男孩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男子是传宗接代的根本。

很显然,这个三岁男婴的去世,给林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2)母亲去世。

林黛玉六岁时,再一次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次打击,那就是她的母亲贾敏去世。

在封建社会,对于女孩而言母亲的教育是至关重大的,因为当女孩到了七岁时,即便连父亲,也需要避嫌。或许,这也是贾敏去世后,贾母为何特意将林妹妹接近贾府的原因,因为她只有在贾府之中,在贾母的庇佑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但即便外祖母如何细心,因为年龄造成的代沟都注定了她无法替代母亲。正如我们所见,林黛玉在贾府之中虽然衣食无忧,表面上人人尊敬,但她却一直感到的是孤独,是缺乏长辈亲人的教导。也是因此,因为“行酒令”事件,薛宝钗教育她时,她才会备受感动。

(3)父亲去世。

六岁的林妹妹,在母亲去世后,被贾母接进了荣国府,过了几年客居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林妹妹,还保留着原有的个性。所以,当面对周瑞家的送宫花,将剩下的最后两支留给她时,她会无所顾忌的冷笑,表露自己最真实的不满情绪。

甚至于,她与宝玉在薛姨妈这里吃饭,宝玉因见了鸭信要喝酒,他的奶妈李嬷嬷极力劝阻时,她会同宝玉直说道,别理这老货,我们乐我们的!

这个时候的林妹妹,是何等的真实?何等的性情。然而,这样的生活同样持续没有多久。贾瑞去世后的这一年冬天,她的父亲也病重了。

从年龄上来分析,贾宝玉此时十二三岁,而林妹妹,比她小一岁。因此,她的年龄,在十一二岁左右。

而她父亲的病重,随后不久去世,林妹妹便从此成为了真正的孤儿,无父无母,无兄无长,甚至于,连叔叔伯伯都没有。正如紫鹃情试宝玉时,贾母所说的:林家的人已经死绝了!虽然这话听了让人不舒服,但却是事实。

失去最后一个亲人的林妹妹,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性格上的收敛。曾经那个率真,性情的林妹妹,开始变得自卑、变得小心翼翼了。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贾宝玉受薛蟠的邀请,玩闹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回来。林妹妹得知他回来后,忙前往怡红院,但这个时候的怡红院,门已经关了。黛玉敲了好几下,又叫喊了几声,却正巧遇上晴雯同碧痕拌嘴,正在气头上的晴雯,自然不愿意开门。并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若是从前的林妹妹,哪里会受这个气?不说如网上的段子那样,拿出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气势,也非得叫开门,教育这个眼里没有主子的丫鬟。

但是,今日的林妹妹,已经不是曾经的林妹妹了。她在失去父亲时,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寄人篱下的无奈。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她,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得没趣。”

也唯有落泪而已。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也多次表露出了她身世可怜的现状。

比如林黛玉生病期间,薛宝钗前去看望她,对她百般安慰还为她提供了燕窝。这这一回,她们二人便推心置腹的谈了一会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到《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因为金钏儿、琪官之事遭受贾政的毒打,贾母等人集聚怡红院看望,但因为林妹妹悲伤难过,哭肿了双眼,所以不便前去。

但是她,却从大清早开始,便站在花阴之下,遥望着怡红院的方向,直等见了贾母等人都进了怡红院,紫鹃前来提醒她时,她才选择了回去。而在路上,她再一次想起了自己的可怜身世来。

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地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薄命’,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再到薛宝琴、邢岫烟等人来到贾府,热闹非凡,林妹妹在经历短暂的快乐后,又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悲伤的情绪。

黛玉见了,先是欢喜,次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不免又去垂泪。宝玉深知其情,十分劝慰了一番方罢。

由此可见,父母双亡的林妹妹,确实是可怜的,况且她,本又是一个心思敏感的女子,因此,这一种悲伤的情绪,便在无形之中被放大了。

2、史湘云可怜吗?

史湘云可怜吗?这话说出来,也许许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无父无母的她,怎么会不可怜呢?

当然,失去父母的她,确实是可怜的,尤其是,在薛宝钗的刻意渲染下,她的可怜,变得更加的明显。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薛宝钗同袭人聊天,便说出了她居住在叔叔家的真实写照。

宝钗因又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她做去。”

宝钗听见这话,便向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的神情,在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她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从宝钗的话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史湘云在叔叔家,需要做许多的针线活。但大家想过没有,这是她一个人如此吗?并不是,而是史家所有的太太、小姐以及女人们,都需要做的事。这只能说明,相对于养尊处优、嫉妒享受的贾府而言,史家要低调、节俭得多。

而这显然,并不能说明,她的叔叔对她不好。至少,我们从两个方面,可以体会出这一点。

(1)允许史湘云参加大观园的诗社活动。

贾政外出学差时,贾探春心血来潮,在大观园组织了诗社活动。而最初,史湘云并没有参与,是袭人提醒宝玉后,宝玉才想起了她,正好袭人让人给她送荔枝,宝玉便让人给她带了信。

而史湘云听了,是什么反应?

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与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作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史大姑娘说,他们作诗也不告诉她去,急得了不得。”

试想,若她的叔叔真的待她不好,还会允许她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还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吗?而事实是,她第二天一大清早,便来到了贾府。

(2)史湘云的婚事早已定下。

对于一个小姐或者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什么最重要?自然是婚姻,但对史湘云而言,她的人生大事,却早早的定下了。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她来到贾府,为袭人等送绛纹石的戒指,便是因为她定下了婚事。

而从她的红楼十二曲中所说: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丈夫,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人。

在贾母八十大寿时,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人都来给贾母祝寿。期间,南安太妃提出要见贾府的小姐,而当史湘云出来后,她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

由此可见,她的叔叔对她,并非如宝钗所说的刻薄对待,而是用心良苦。史湘云性格直率、乐观开朗,心思单纯,若没有她叔叔等人的约束,她又会变成怎么的样子呢?

小结:

相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史湘云与林黛玉,虽然都是父母双亡,但她们的处境,却并不相同。史湘云虽然没有了父母,却有时刻教导她关心她的叔叔。在叔叔家过得烦了,可以跑出来到贾府尽情的玩几天。而在贾府之中,贾母也对她十分的疼爱。即便是她亲近宝钗,奚落林妹妹。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她的终身大事已有着落。这对一个女人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而反感林妹妹,她有什么?无亲无故,仅凭贾母一人,连她与宝玉的婚姻都做不得住。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连个去处都没有,她们之间,又怎么能称得上同病相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