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1月21日文章,原题:与中国对抗前,美国必须回答四个问题 最近在洛伊研究所讲话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主张与中国缓和关系。他说“我们不是在寻求新冷战,不是寻求冲突,我们寻求的是有效竞争……”他还说共存是必要的,是正当的。而就在同一天,有报道称美议员访台。更令人惊讶的是,国务卿布林肯称若台湾被入侵,美国及盟国将采取行动。这种言论似乎偏离了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必须指出的是,过去这些天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到,美国对中国的有关问题不仅模棱两可,且从根本上无所适从。(美国的)模棱两可不是一种策略,而是毫无头绪的副产品。事实上,一切都要从几个关键问题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还是维持现状的国家?美国是否有足够信息来决定大战略?中国在亚太地区将拥有更高地位,与GDP增长相适应,其利益将扩大,军事力量也随之壮大。但只要中国愿意在既定框架内行事,这就不应是问题。其实更大风险是,美国从维持现状的国家变成寻求向整个亚洲输出其意识形态的国家,那无疑意味着不仅要疏远潜在合作伙伴,还会与中国发生冲突。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若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持霸主地位,那无论沙利文如何主张,都不可能有(美中)共存的机会。

第三是美国所称的摧毁中国在亚洲的力量,意味着什么。是想让其政权垮台还是要遏制中国,用包围中国的同盟网络来削弱中国力量?前者会导致战争,后者则意味着不介意台湾回归大陆。

最后一个问题是,美国人是否知道与一个核对手大国发生战争的全部代价是什么,特别是为了一个离中国大陆沿海这么近的岛屿。大多数美国人不知道即使一场有限的核战争,也会对文明造成很大破坏。举个例子,20年来反恐战争(美国)约1.2万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若航母编队在全面战斗的第一小时内被击沉,死伤会更多。遑论空军和导弹攻击或核对决。美国人愿意付出这种代价吗?

不过,更大的挑战不是在核对决中面对中国。多数大国都明白核对决风险,因此在为低于战争门槛的冲突做准备。更关键的问题是,西方是否为此类灰色地带冲突做好准备。鉴于目前美国的趋势,答案可能并不令人满意。(作者苏曼特拉·麦特拉,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