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受新一轮寒潮的影响,山东地区玉米到货量继续下降,于是价格开始上涨。而东北同样稳中有增,只有华北部分深加工企业调低了价格,大概率是因为潮粮较多。

当前玉米行情陷入了“拉锯战”,这也是今年玉米市场一个明显的特点。而大家普遍认为玉米的进度卡在了天气上,但其实这并不准确,确切地说,天气的变化对玉米的影响很大,但是当前的玉米市场不仅仅是天气问题了,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影响,而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即便天气过后,玉米行情也未必会增速。那么,玉米行情到底卡在哪儿了呢?

一、卡在了“质量分化”上

客观来说,玉米的行情如此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质量分化。

自从一场暴雨导致了华北玉米的质量分化后,玉米的市场开始发生变化。而上一轮的寒潮使东北的地趴粮储存难度增加,导致东北这个主产区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玉米质量分化。

质量分化对市场影响很大,一方面意味着玉米有优有劣,那么优质粮源相应就会变得稀缺,供需平衡就会发生变化;而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优质的玉米自然不会轻易上量,俗话说“玉在椟中求善价”,善价还等来,那么这个优质“玉”自然也就出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卡在了“双方心态”上

如果说质量分化是客观原因,那么主观原因就是收购方和卖粮方的心态了。

由于质量分化,叠加天气、种植成本等多种原因,今年农民情绪较高。有消息称,吉林地区并未受到降雪影响,运输通畅,但因为农民惜售情绪较高,因此上量很少。

而另一方面,收购主体今年也表现得特别“慢”。今年玉米价格高低之间落差较大,大家都想低价收粮,但什么价是低价却没人说得清,于是都在观望。

正是客观上的质量分化,加上双方的主观心态形成了较强的博弈,这才导致了玉米的行情一拖再拖。

三、何时“破局”?

当然这样的局面也不会一直僵持下去,总有一方是要率先“破冰”。我们之前说,真正的行情可能要靠收购方来打开。原因有四:

一是随着后续天气逐渐变冷,粮源储存难度下降,想要吸引优质干粮,收购方可能需要率先出手;

二是随着天气不断变化,眼看着部分地趴粮也变成了潮粮,那么就意味着后续优质粮的可能会更紧张。

三是今年春节较早,企业到12月份要开始考虑备库的问题了。

四是据说已有不少咨询电话打到了烘干塔,想签订合同,锁定粮源。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如果一味地观望下去,很可能优质粮源就这样“流”走了。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