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艾滋病经口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哎呦,你怎么咬人?”据媒体报道,2019年,最美浙警小江 (化名) 在和小偷扭打一起时,被小偷咬伤手指,手指皮肤破损出血。事后检查发现,这个小偷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我会不会感染?我要怎么和家人解释?”小江为了不传染家人,3个月不回家,独自一人对抗艾滋病阴影的同时,还要忍受艾滋病阻断药带来的失眠、恶心、无力等副作用……

警察被艾滋病毒贩、小偷咬伤、吐口水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令人恐慌。

日常生活中,艾滋病有时也会让我们措手不及。

“和男朋友尝试了下新姿势,碰巧我这几天天气冷,嘴唇干裂,还流血了 。昨天发现,男友化验单报告显示他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我会被传染吗?”

艾滋病毒经“口”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艾滋病病毒主要“劫持”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对普通细胞“不感兴趣”。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是艾滋病病毒喜欢去的地方,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艾滋病感染者口水,不是T淋巴细胞系统正常存在的地方。

虽然科学家从口水中验出过少量的HIV病毒,口水也可能因为口腔疾病、或刷牙之后而带有血液,但口水中有能够“打击”HIV的唾液酶等,所以口水中即使带有少量的HIV病毒,但因“浓度、体力”不够,也不会传染。

因为口水不具HIV传染力,所以跟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东西、喝饮料、共用杯子碗筷、接吻,甚至被咬伤,都不用太过担心。

2018年5月《艾滋病医学》建议,不存在通过咬伤、吐痰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除特殊情况外,被咬伤后不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

另外,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说法,通过口交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很小或没有。

被艾滋病感染者咬伤后,

须满足什么条件,才会被传染?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被艾滋病患者咬伤后的传染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咬人者是未经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被咬伤的伤口比较深。

3、咬人者嘴巴里有比较多的自己的血液。

其中,“ 咬人者是未经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一条特别重要。血液中的病毒数量称为病毒载量。当检测结果被认为“检测不到”时,意味着,在血液样本中无法检测到任何HIV或仅发现微量 (极少量) 。 当病毒数量很少或不存在时,传染性则降低到不大可能或不可能的水平。

抗艾治疗是通过阻止HIV在人体细胞内复制而起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体内的HIV数量。虽然目前还无法彻底清除潜伏在T细胞系统病毒库中的HIV,但 艾 滋病感染者只要每天都按时服药,不中断,不漏服,不延误,并坚持6至12个月,根据启动治疗时的病情,少部分感染者可能延至18个月,病毒载量一般都能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无法检测=无法传播。

若不幸咬人者满足以上3个条件,需要及时服用阻断药物。

被艾滋病毒感染者“口”后,

怎样解决?

同样地,虽然通过口交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很小或没有,但如果射精者具有可检测到的、高浓度“病毒载量”时,其精液进入其性伴侣的嘴里,而接受方正好口腔有伤口或溃疡,则有可能被感染。

第一时间需彻底漱口,然后需要做暴露后预防(PEP),也就是服用阻断药物。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时间才能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到达血液,而这段时间就是阻断病毒的关键。阻断药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最好不超过24小时,72 小时内服用依然是预防的黄金时间。

随着对艾 滋病毒感染的面纱逐渐揭开,艾滋病毒感染从不可治愈,变为可控的慢性病。一旦怀疑接触,可立即前往就近的艾滋病定点医院,按照指引争取从最快途径获取药物,防止被感染。

参考文献:

[1]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et al.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science of HIV in the context of criminal law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Pub Date : 2018-07-01 , DOI: 10.1002/jia2.25161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小香蕉

责任编辑:一川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征 稿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1.妇产科临床实用技能、误诊病例、临床用药、有趣的内容;2.妇产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妇产科行业重磅进展;4.其他(妇产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panying@yxj.org.cn(来稿必回复)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