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创43年新低。

人口少一点是好事,提高人口质量,减少内卷才是要义。这对没问题。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人口绝不能这样断崖式下跌,否则必然会造成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人口断裂,带来一系列预想不到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减量提质,但这个过程不允许翻车,否则后果很容易失控。

所以这是我们看待中国当前人口数据的出发点和基本共识,是讨论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

有了这样的认识前提,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顺理成章就是如何临时提高人口增长,提高出生率,让这个增长曲线的下跌能平缓一些。

此前,国家已经相继放开单独二胎、全面二胎,今年又放开了三胎政策,并将推出一系列更利于养育、教育的配套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二胎政策形成了短时间的生育高峰,这些政策的对于提高生育率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它的政策用意,更多的是释放了一种生育友好的信号,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但正如大家评论的,一胎二胎都还没生,怎么生三胎?

对于配套的生育、养育政策,目前多数也还在论证和实施阶段,真正享受到相关福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推广。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破解生育困局?

有人说,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化程度增加,结婚率生育率下降是普遍趋势,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大的趋势如此,但中国的情况又稍许不同。

相对而言,中国人还是愿意结婚,愿意生育,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话,包括经济条件、养育条件:例如解决住房问题,解决托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年轻人不再为这些事情发愁,中国人还不结婚、不生育吗?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当然,以上条件暂时还无法实现。

所以,中国要破解当前的生育困局,还得有另外的办法。

奖励和激励生育的政策,应该是中国接下来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过渡政策。这种政策在发达国家很普遍,生孩子可以领补助,生的越多,补得越多。

对中国而言,这种政策要分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来考察。在城市,这种政策的作用不明显。限制城市人口结婚生育的,不是那每个月补贴那点钱可以解决的。主要还是房价高、工作忙、结婚难、养娃难、教育难。这种难,都不是基本需求问题,而是生活质量问题。它是个无底洞,不是补贴可以解决的。当然,有补贴比没有补贴好,有托育比没有好,教育越公平越好。剩下的只能靠自己造化了。

但在农村,这种政策更容易产生直接的效果。在农村,房价、工作、养育、教育等问题,相对都不那么突出。农村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提高收入的问题。所以如果有补贴政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收入,那么这种政策的激励作用将比较明显。

有人会说,农村人口增长,依然是低端人口,不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形成低端循环。这样的说法是一种深刻的偏见。

人才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可以说,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一百个孩子里,都有十来个学习好的,十来个艺术好的,十来个长得好的,十来个会做生意的,十来个会做手艺的,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比例几乎无法改变,不论是采用多好的教育,它可能可以改变眼前,可以改变孩子以后的生活条件和起步条件,但总的来说,无法改变孩子的这种天赋。

所以说,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只要人口增加,补充新鲜的血液,就是好事。这些人以后进入社会,自然有渠道让他们去成才。

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教育水平,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它至少可以保证好的学生都能成才。只是在城市成才的概率高一些,比例大一些,农村的概率小一些,比例少一些。但只要你有本事,在中国,基本上都能找到出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了这样的教育体系基础,从整体看,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新增的人口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从长远看,增加就是好事。

说句题外话,中国人进入社会,除了教育是一条路,还有其他的不少路,其中亲戚朋友带帮扶,是中国一条特别重要的路。在很多地方,一个人带出来一个村子的人、一个县、一个市的人做产业,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以教育不是唯一道路。

从这些方面看,中国采用这种政策提高生育率,减缓人口下降,是一条可以考虑的政策。

当然,这里面一个最大的障碍,在于过去三四十年里采取的调节生育政策。这让政府在改变和调整政策的时候,不能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要分步分阶段进行,尽管当前的形势已经很紧迫。

但是不论如何,中国的体制让我们有更多的政策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环视还是强调,人口政策的本质,还是要提高人口的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只是,如果不解决好人口发展断崖式下跌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国民经济就会受到影响,要提高人口质量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所以,阶段性减缓人口大幅下降,是我们必须做的政策选择。#媒体人周刊#

国际热点深度分析·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