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毛泽东和陈赓是湖南老乡,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两个人彼此欣赏,毛泽东常把一些艰巨的任务交给陈赓去完成,而陈赓也心悦诚服的服从毛泽东的领导。

“陈赓可以当军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陈赓被任命为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

这个干部团可谓是人才济济,里面都是年轻有为的连排干部,装备在整个长征队伍中算得上数一数二,战斗力极强。

12月下旬,干部团随部队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到达湘黔边界,这时候,红军已经损伤过半,背后还有国民党40万的追兵在围追堵截。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终于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放弃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改道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方向前进,目的地为遵义。

图丨强渡乌江画作

然而,想要拿下遵义,就必须强渡乌江,跨过这道天堑,30日, 中央军委下令:红一军团部分团队实施偷渡,干部团强行架设浮桥,掩护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过河。

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陈赓看着汹涌的乌江水,江水流过的声音震耳欲聋,他越发觉得难办,乌江江面宽250多米,最深的地方15米,流速每秒2米,在这样的江面搭设浮桥,谈何容易。

1935年1月1日晚,陈赓把架桥命令下达给团工兵连,二百多名干部学员顶着绵绵细雨,行军60多里来到乌江左岸,一到地方,大家便四散开,去搜集门板、木材,拿回来后编制成竹排,再用绳索一点点串联起来。

可是,这样的浮桥一旦下水,立马就会被扑来的排浪卷走,第一次架桥就这样失败了,消息传到团部,陈赓心急如焚,追兵越来越近,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了。

深夜,陈赓顾不得自己受伤的腿,匆忙赶到了工兵连,组织大家召开会议,所有有办法有想法的都可以踊跃发言,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真的能想到合适的办法。

图丨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陈赓还派人去到沿岸群众家中,询问过河的意见,天亮的时候,大家已经商量出了最为靠谱的方案。

就是编制一个个大竹篓,在里面装上大石头,沉入水底做石锚,用绳索将石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桥索,把木板连接到桥索上,这样,一座不会被卷走的浮桥就形成了。

陈赓试验过几次,浮桥安然无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

第二天,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浮桥上走过,干部团的学员们就站在两岸警戒,毛泽东稳稳地踩在浮桥上,伸出大拇指,“陈赓的干部团能人就是多,他们为革命立了一功。”

没过多久,红军出其不意地夺取了遵义城,党中央决定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干部团奉命坚守娄山关,以保证会议顺利召开。

陈赓派出肖劲光去执行这个任务,肖劲光不辱使命,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完成任务。消息传回来,肖劲光和干部团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表扬。

图丨周恩来和毛泽东

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挥师北上,来到了桐梓地区,遇上了川军悍将郭祺勋,1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当时,中央军委的部署是,由一军团北上夺取赤水城,保障侧翼安全,三军团3个师,五军团2个师占领土城两侧高地,夹击敌人。

28日清晨,战斗打响,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敌情可比原先侦查情报所说的2个旅4个团要多得多,这样的话,中央军委所作的部署就无法顺利实施。

毛泽东紧急调令一军团回援,然而,还没能一军团到达,敌人已经突破了五军团阵地,马上就要逼近军委指挥部。

紧急关头,毛泽东命令陈赓率干部团发起反击,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遏制敌人的攻势,坚持到一军团回来支援。

陈赓临危受命,不顾一切地亲自率部冲了上去,一阵出其不意的猛打猛冲,竟然把敌人打退到自家师部附近。

图丨陈赓(中)

这时,敌人又有3个旅的援兵到了,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陈赓双眼冒火,挥舞着短枪高喊,“同志们,我们身后就是军委,一步也不能后退!要把敌人死死咬住,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

干部团拼死抵抗,为一军团回援争取了时间,下午2点,一军团赶到,发动反击,彻底击溃了敌人。

站在山坡上指挥作战的毛泽东看到这一切,他赞赏地对身边的人讲,“陈赓行,可以当军长!”事后,干部团集体受到军委嘉奖。

“放肆”的陈赓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1月,红军进行改编,陈赓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十三团团长。

图丨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日,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召开会议,部署直罗镇战役。

会后,红一军团领导告诉陈赓,他们团的任务,就是阻拦蒋介石先头部队牛元峰的109师,“毛主席讲了,你们不仅要会‘牵牛’,还要会‘杀牛’。”

陈赓特别兴奋,一回到团部,就神秘兮兮地问,“你们谁会杀牛”,大家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而陈赓看见大家一脸迷茫的样子,开怀大笑解释道,“这牛是109师的牛元峰,在我们红军进入陕甘后,总是跟着啃屁股,十三团和干部团都被啃过,这回,军委命令我们团要对付这头牛了!”

在安排具体的战斗部署时,陈赓专门提醒大家,“毛主席说,要把蒋介石和东北军区别开,注意政治瓦解,不要杀红了眼,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要记住两句话,一句是‘宽待东北军’,另一句是‘欢迎东北军调过枪口打日本’!所以这次打牛,不仅要会杀牛,也得会牵牛。”

图丨周恩来

11月22日天蒙蒙亮,陈赓率部提前到达了“牛头”的区域,封锁了去往东面的路,天亮后,牛元峰部队到达,战斗全面打响。

陈赓率十三团与其他红军部队由北向南斩向“牛身”,不到一个小时,109师全面瓦解,敌人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没一会儿,十三团又俘虏了一千多人。

牛元峰带着一小部分人逃入镇子的土围子,凭险顽抗,这时,周恩来冒着炮火来到了十三团,“陈赓,怎么样啊?”

“小鱼小虾抓了不少,但是牛还没套上,周副主席,你下令让我们去宰牛吧。”

“这回可不能着急啊,这头牛就先困在这里,我们准备在它晚上跑的时候歼灭它,现在你们团先向西突击,配合红二、四师消灭敌106师。”

接到任务,陈赓马上收拢部队,率部向西杀去,将敌团全部歼灭,随后,陈赓又挥戈东进,配合其他部队阻击敌81师,最后,直罗镇战役以歼敌1个师又1个团的战果胜利结束。

不过,陈赓感觉不满意,因为他们团没能亲自尝尝“宰牛”的滋味,这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哈哈大笑,“陈赓胃口大得很,可饭总得一口口吃嘛。”

图丨彭德怀

1936年1月,为了打通抗日道路,顺便扩大我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中央军委决定成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的“抗日东征先锋队”。

此时,陈赓已经担任了红一军团红一师的师长,奉命率部做开路先锋,4月底,红军完成东征任务回到陕北,红一师又担任了打通回撤通道的任务。

随后,红一军团召开庆祝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临会场讲话,会后还参加了部队会餐。

陈赓是爱耍宝的性格,会餐过程中,夹着一大块红烧肉挨个桌乱窜,“我在这里摆一个吃肉的擂台,哪一个敢来比试比试啊!”

就连毛泽东那一桌,陈赓都没放过,举着红烧肉让别人又是看又是闻,把毛泽东逗得哈哈大笑。

他指着陈赓,边笑边说,“陈赓,你要小心啊,不要把大家的肚皮笑破了。”

图丨毛泽东

其实,陈赓这样“放肆”的行为不止一次,有一回,他在抗大听毛泽东报告的时候,感觉口渴,就站起身,走到前桌,端起毛泽东的水杯,把里面的水喝得干干净净,然后若无其事的回到自己的座位。

其他人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后来忍不住憋笑,毛泽东也只是微微一笑,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候补委员

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会议,这次会议共有七百多人参加,集中了中国共产党的精英和骨干分子。

6月10日,大会宣布中央委员选举结果,44人当选为新一届中央委员,其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各得543票,全票通过。

图丨七大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说,

“中央委员是我们党的领袖,全党都要拿眼睛来望着他。当选中央委员的人,不要以为自己是做了官,而是加重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这次选出来的中央委员以及随后选出的候补中央委员,都是中共经历凶丧耗散之余,岿然留下的革命种子。

随后,选出了中央候补委员共33名,陈赓在大会选举前笑嘻嘻地说,“我当了中央委员的衣服都做好了,还照了相,希望大家能投我一票”,说着,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当主持人宣布陈赓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时候,他一个健步跳上主席台,乐呵呵的冲台下做鬼脸,还带着点不好意思,大家给予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11日下午,是中央七大的闭幕式,代表们满含热泪唱完《国际歌》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图丨毛泽东

结束后,是全体代表合影的环节,陈赓看见毛泽东,凑上去问他,“主席,你知道候补是什么意思吗?我候谁的补呢?”

听到陈赓的询问,毛泽东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但是陈赓问个不停,毛泽东实在拿他没办法,就劝他不要着急,“先拍照,待会再说”。

陈赓不行,“要是不马上知道,我没办法做其他事情”,虽然陈赓一直在问,但毛泽东就是没有回答他,过了一会,陈赓看毛泽东一直不回复,就不追问了,毛泽东扭头看到陈赓带着点委屈的样子,笑到捧腹。

其实陈赓知道什么是候补,他这样做,只是在跟毛泽东逗乐罢了。后来,聂荣臻知道了陈赓追问毛泽东什么是候补的事情,知道毛泽东没有回答他,便主动找到他,要告诉他什么是候补。

不过,聂荣臻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也跟他开了个玩笑,“什么是候补,众所周知,党参是非常滋补的食物,把党参放到屁股后面,就叫做后补。”

刚听到聂荣臻的“解释”,陈赓还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笑得喘不上气,他没想到,平时看上去严肃的聂荣臻,会跟自己说这样的玩笑话。

图丨聂荣臻

还有人顺着这玩笑话,发明了一个成语,“屁股上插党参——候补”,跟陈赓关系好一些的,甚至拿着树枝佯装要往陈赓屁股上插。

后来,这件事情被传得整个军队都知道了,大家见到陈赓就跟他贫,陈赓也顺着开玩笑,“大家都要尊重我啊,我屁股上可有党参,是‘后补’人选,大家切记不要招惹我!”

这话也被传到了毛泽东耳朵里,毛泽东哈哈大笑,对“候补”这个解释非常满意,还跟人说陈赓果然就是“长不大”。

被毛泽东夸赞

从性格上来说,陈赓身上有些像小孩子一样的“胡来”,但是从革命军人的身份上出发,陈赓无疑是优秀的将领。

1947年,蒋介石集中兵力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重点进攻,一时间,陕北形势危急,为了应对这种险恶的战争局面,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初步决定,调陈赓4纵西渡黄河进入陕北,一是要阻止阎锡山对陕北的进攻,二是要驰援西北野战军,保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安全。

图丨挺进大别山雕塑

7月中旬,陈赓赶往小河村,参加会议并受领任务,不过,陈赓心里却不太愿意,前一阵接到电话的时候,他便连夜跟参谋们翻阅了作战地图,分析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情况,研究了鲁西南陈粟大军的形势,一晚上用红蓝铅笔勾勾画画,天亮时,他脑海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有悖于中央部署的战略意向。

但是,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而且自己的方案是不是更有利于战争全局?陈赓自己也拿不准,带着一丝犹豫和为难,陈赓上路了。

一路上,陈赓都在考虑这件事,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无论如何,也是要向军委和毛泽东提出来的,哪怕有些相悖的地方。

19日,陈赓到达小河村,见到毛泽东,“主席,你受了不少艰险啊,警卫部队太多,武器也不好,我们实在担心,大家都要求保卫你过河呢。”

“我这不是很好嘛,这次就是准备让你们过黄河的,不过不是为了保卫我,而是保护陕甘宁边区的群众们,好武器给你们用,你们打的越好,我越安全。”

图丨陈赓

听到毛泽东这么说,陈赓判断毛泽东要求他过黄河的决定没有变,21日会议召开的时候,平时一向活泼话多的陈赓却一言不发,一连六天都是这样的状态。

毛泽东看出了陈赓的异样,一天晚上,他专门约见陈赓,开门见山地问他,“你对中央这次的决策有什么看法?怎么像个闷葫芦,这可不像你陈赓啊。”

“主席,我是有些想法,可是......”

“可是什么,我毛泽东今天洗耳恭听。”

听到毛泽东这样说,陈赓深吸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主席,我觉得中央的决定并非上策,我们不应该西进,应该向南。”

图丨粟裕和陈毅

毛泽东听后,注视着陈赓,“你说说看”,陈赓,

更无顾忌

“主席,你命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近鲁西南,这都是英明决策,东逼南京,南迫武汉,像两把钢刀插进敌人心脏,使敌人注意力全在这里,造成其他地方空虚,比如豫西地区,如果能向豫西派出一支奇兵,像第三把钢刀一样插进敌人胸膛,岂不是能够缓解陕北局面.....”

毛泽东兴奋的一拍桌子,“好,不愧是你陈赓,我就知道你肚子里有绝的,你这一招三足鼎立很有名堂,这棋是高......”

第二天,小河村会议上,毛泽东接受了陈赓的建议,决定不再西渡黄河,而是南下豫西。

后来,战局的发展证明了陈赓是对的,这一招彻底打乱了国民党的战略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战争进程,加速了革命发展,对此,周恩来还夸赞他,“应该给陈赓记上一功。”

喜欢文章的话,多多点赞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