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雨线北移,无数人已亲身感知。但是,“打架”的数据必然影响判断。

关键在于,它是标准输出下的“窄口径”:它,就是“国家气候基准站”——泾河站。可以明确,它的降雨量并不能代表西安。“迁址”争议下,首要是确保准确的数据为城市服务。

概念:国家基准气候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是指获取标准气候资料的气候站,全国气候站网中骨干和基准点。

它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七普”来诠释。

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系统。有些“备案”数据,基本可以定量:比如机动车挂牌、出生人口等。但是,城市规模越大变化就越大,与城市息息相关的人口最为典型。

人,是一切的根本。所以,规划、市政、交通和教育等部门,都需要以人口为基础来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要以人为本:知城、知业、知人◎NEWS

中国仍在高速发展,大量人口依旧快速涌入大型城市。这个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安部门能掌握准确数据。因为,像国家层面展开的大规模“人口普查”,至今不过七次。

以西安为例,问题出现:无论是感知还是现实,“标准口径”不能解释现状。西安的降雨量问题,也是如此

作为国家气候基准站,“泾河站”也是关中平原唯一一座国际交换站,是外界公开可查询的西安数据来源。其降水、温度、湿度和风向等,代表西安出现在日常天气预报当中。

与人口一样,外界或者很多部门拿到的降雨量,就是“窄口径”数据。以它作为西安“标准”,有失公允并极有可能影响其它决策。

泾河气象站与西安的关系◎NEWS

泾河气象站在渭河北岸位置◎NEW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泾河气象站内部实景◎来源/西安气象局

“十里不同天”,它形容有些地区因地理特点的天气差别。但是,作为平原城市,西安90%以上面积在渭河以南。同时,诸如长安、鄠邑、蓝田和周至等地区,更占西安70%面积。

要知道,“秦岭七十二峪,峪峪有水”。这里地理、气候和雨量,与“泾河站”差异极大。

所以,“泾河站”只能代表渭河北岸——10%的国土面积。但是,相关部门或者外界引用西安数据,泾河站数据就如同曾经的西安人口数据一样,成为了“标准口径”。

一连串的问题,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泾河站它能否迁址?

现实:泾河站能否搬迁?

梳理历史,西安“国家基准站”已有一次变化:

原“国家基准站”,位于城北西安气象局院内(编号:57036);2005年,位于高陵区泾河工业园泾渭一路的泾河站投用(编号:57131)。然而,两者之间较大差异逐步显现。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中,收录了一篇《西安、泾河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作者单位为陕西省气候中心和陕西省气象中心。

论文指出,城区站“降水量都大于泾河……”基于此,该文提醒“在使用西安、泾河资料时应考虑测站迁移产生的这些差异。”

当年“一定差异”,如今更为显著◎NEWS

只是未曾想到,它今日如此困扰西安。所以,“迁址”必然被人提议。一个月前,西安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泾河站于2006年开始观测,经与原代表站(西安气象局院内)对比观测等严格流程,确定为西安市区气候代表站……目前,没有明确指标显示需要更改西安气候代表站。”

是这样吗?早在2014年,“搬迁”已既成事实。

2014年5月2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606号提案的复函》显示:“高陵县(备注:2014年底高陵“撤县设区”获批复)已多次与省市气象部门协调,达成搬迁气候站共识。”

同时,“我市气象部门已启动了搬迁流程,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争取早日实施搬迁。

关于泾河站搬迁的文件◎NEWS

这份文件,显示泾河站投用时间和相关综合观测业务内容,这与论文、西安气象局的表述基本吻合。

所以,泾河站搬迁已有定论,“没有明确指标显示需要更改”说法不攻而破。为何再无下文?不得而知。

如果“搬迁”,应选址何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陵县“并提供备选搬迁用地。”也就是说,迁址后的选择仍在高陵。

以史为镜,这必然重蹈泾河站的覆辙

现实:如何能更为准确

要知道,气象观测站选址要有一定代表性。分布均匀,周边一定范围内不能有遮挡等。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这些冲突不可避免。以北京为例,2013年就有一则《北京超半数国家气象观测站遭破坏》新闻。这就说明,很多气象观测站点,受外界的影响较大。

国家基准气候站,则更为严格。

2013年关于北京气象站的新闻◎NEWS

理论上来看,基准站一旦搬迁,周围探测环境将随之改变,那对气象站观测场风力、光照等监测也将改变,造成基础数据不准。

比如福建惠安县,2011年《一个国家级基准气候站的搬迁困境》写道:“累计观测57年数据,将无法再准确进行纵向比较,将会使资料中断。对我国乃至世界气象观测分析,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基于地理和气候变化,西安泾河站的降雨量并非“真实的连续性”。但是,之前的迁站更多从“经济”角度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1月14日,关于泾河站搬迁议案《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606号提案》写道:

“因设备存在辐射,因此降低宜居性。严重影响到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和房企利益,进而降低土地价值,影响招商引资环境,不利于泾河园区发展。”

西安国家基准气候站,必须迁回渭河以南。我们认为,有两条线:

第一条线:西安气象局线。从东到西,主要区域有临潼、浐灞、未央和沣东等,沿途有“骊山-浐灞河-世博园-大明宫-汉城遗址”等。以此线为界,南北面积比约25%:75%,人口比约15%:85%。

第二条线:西安主城域线。从东到西,主要区域有蓝田、浐灞、曲江、雁塔、高新、沣东和沣西等,沿途有“白鹿原-浐灞河-曲江池-昆明池-沣河”等。以此线为界,南北面积比约35%:65%,人口比约65%:35%。

新选址,我们建议第二条线。因为,这条线南北面积比60%:40%,十年后人口比约55%:45%,GDP比约40%:60%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30年时段气候,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当地气候特征

综合我们研究,从2000年开始西安雨量已逐步恢复及增加,已有22年。随着未来“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投用,我们或许迎来一个“30年期”新时代。这种变化,与我们每个人皆有关联。

城记聂海峰【重估西安降雨量】专题(部分)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相关内容引用见文内说明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