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国内的亚马逊卖家普遍活在低气压之下:亚马逊封号风波、全球物流危机、苹果隐私新政、TikTok电商的兴起……各种挑战如山一般压在卖家身上。

在以上列举的挑战当中,对卖家影响最大的还得数亚马逊封号风波的爆发,尽管亚马逊是出于对平台进行合规清理的目的,整个流程也比较公开透明、无可挑剔,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卖家的经营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根基薄弱的直接就消失在行业的长河里了。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发展态势稳中向好,跨境电商进出口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6036亿元,增长44.1%;进口2831亿元,增长4.6%。

但在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亚马逊封号风波的爆发,无疑为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下半年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据某行业相关协会透露,截至今年8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数目远超想象,行业损失金额更是让人震惊。

但不管怎么说,就如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面对这轮危机,有的卖家可能选择转行,这本无可厚非;但也有人会选择留下来,当真正的猛士,直面危机。

此次的封号风波,反映了第三方平台对卖家刷单刷评已经忍无可忍,大部分被封号的卖家确实违反了亚马逊的《卖家行为准则》,这一点几乎是无可争辩的。

但生活和工作终归还将继续,先前投入了那么多成本,留下来的卖家不可能就此甘愿变成平台的打工仔。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国内卖家也在不断思索行之有效的运营方法。

在卖家各种脑洞大开的构想中,到美国注册公司做本土卖家让部分卖家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现实往往跟他们的想象存在不小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草木皆兵?美国卖家不会被亚马逊合规稽查谣言?

对跨境电商行业来说,21世纪的前二十年书写的是第三方平台的辉煌史诗;而从2020年开始,以独立站为代表私域流量平台正式向传统的第三方平台发起冲击。

关于独立站,其实大部分卖家都有所耳闻,甚至部分卖家也在纠结要不要尝试一下运营独立站。

在这次亚马逊的封号事件,独立站可谓大出风头。国际化广告传播巨头Wunderman Thomson的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受访者不会仅通过单一渠道获取购物灵感或资讯,其中依赖亚马逊推荐信息的消费者占比高达52%,使用搜索引擎的也有51%。

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是巨大的,而这部分流量也是独立站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但即便封号事件在此扰乱了不少卖家的脆弱神经,但绝大部分卖家依然决定呆在亚马逊这个大本营里进行深耕,而将独立站作为另一条腿,实现两条腿走路,多渠道发展。

毕竟亚马逊平台前景依然广阔。《亚马逊2020年财报》指出,2020年,全球疫情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促使亚马逊营收达到386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为213.31亿美元,同比增长84%;电商业务营收为66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三方卖家业务营收为273.27亿美元,同比增长57%!

据互联网数据资讯网StockApps提供的预测数据,2021年,亚马逊线上市场的净销售额将达到1460亿美元以上,比2019年多出600亿美元,增长速度几乎是疫情前的三倍,并且2022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来自:Pixabay)

在部分卖家眼里,亚马逊不仅仅是第三方平台,还是一个移动的数码金矿。虽然均价过亿的楼盘深圳湾一号这一玩笑有夸大成分,但也证明了经营亚马逊平台带给一些卖家发家致富的机会。

在丰硕成果跟一路看涨的增长形势的双重刺激下,即使受到挫折,卖家也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亚马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即使是选择留在亚马逊的这部分卖家,也开始想办法规避平台合规稽查的风险了。

跨境电商的内卷早已不是新鲜事,刷评、刷单这些平台明确规定的违规操作在中国卖家群体中却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不参与内卷的卖家最终结局只能是被市场卷走。

每当这个时候,中国卖家的商业智慧便会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跨境电商私域潮起,多渠道卖家的致命短板》一文中有介绍过部分卖家会通过往海外寄明信片的方式邀请消费者刷评,虽然此举让平台举证卖家违规的难度大幅上升,但这终归是效率比较低下的方法。

甚至还有一部分卖家听闻亚马逊对它的大本营美国站的监管比较宽松:如果说中国卖家被查的几率是10%,那美国卖家就是1%。因此,注册一家美国公司并通过其经营店铺,能有效降低被查的风险。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其中也涉及关键的卖家群体的比例问题。

怎么说?

“中国卖家占领亚马逊”的传言已在行业内流传已久,但它的真实性到底如何,亚马逊似乎没有公布过确切的数据。传闻在2020年,亚马逊卖家总数在800万以上,活跃卖家超过250万。

据SellerMotor数据显示,在亚马逊Top5000BSR卖家排名中,中国卖家占据48%,美国本土卖家仅占34%,而其他国家和未知来源地的卖家占比18%。

而亚马逊Brand Analytics去年的一项Top 2000热销品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卖家共有208个,占比59.3%,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是美国本土卖家,122人,占比3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卖家群体基数更大的前提下,中国卖家被平台盯上的风险也越高。

如果再深入一些,我们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近几年中国卖家屡次在亚马逊的底线边缘反复横跳,早已让平台的忍耐度濒临极限。2019年,中美卖家互相举报对方侵权事件或许已经为今年的大规模封号事件埋下了种子。

业内更有传言:平台对华人的名字特别敏感,卖家即使是开了美国公司,也免不了被查户口,这甚至是一种较为高效的稽查卖家是否违规的方法,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由此可见,注册美国公司或美国账户的方法不能保证免遭亚马逊合规稽查。

对卖家而言,最能规避稽查风险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认真遵守亚马逊的规则合规经营,不去挑战平台底线,受到打压的概率也就微乎其微。

这本来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卖家头脑发热般的非理性举动倒是应了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