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地铁4号线(旧称龙华线),南达福田口岸,北至牛湖站,途经福田、龙华两区,是深圳最早运营的两条地铁线路之一。一期工程少年宫-福民于2004年12月28日通车(皇岗站即福田口岸站则于2007年6月28日与福田口岸联检大楼同步开放);二期工程莲花北-清湖则于2011年6月16日通车,三期工程清湖北-牛湖于2020年10月28日通车。

4号线是深圳地铁众多地铁线路中最为特殊的一条,其运营权不在深圳地铁公司,而在港铁(深圳)公司。2009年3月,港铁(深圳)公司与深圳市政府签署特许经营协议,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接管深圳地铁4号线的运营服务,并获得该线路30年的经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4号线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三期工程全线建成开通前,为深圳市内唯一一条南北向线路,两端同时连接关内福田中心区与龙华中心区,换乘站与大客流节点较多,承接上下班通勤客流压力大。4号线也是遭到吐槽较多的线路。

今天,我们来聊聊4号线各站站名的由来。

福田口岸

因位于福田口岸而得名。福田口岸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连接与深圳市的口岸,位于深圳市南部,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也是加快推进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口岸。福田口岸于2004年12月动工建设,于2005年12月26日完成联检楼封顶工程。

福田口岸站在2007年6月20日开始试运,并在2007年6月28日正式启用,取代福民站成为深圳地铁4号线的南端终点站。当时福田口岸站名为“皇岗站”。2008年8月15日,“福田口岸站”站名正式生效,取代使用了1年左右的“皇岗站”站名。

此站可换乘10号线,不过需要先出站再换乘。

福民

因位于福民新村而得名。福民新村系深圳建市后建成的居民小区。福民新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最开始为邮政、电信、人民银行、公安、深物业、新疆驻深办事处等单位的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民新村

此站可换乘7号线。

会展中心

因位于会展中心而得名。深圳会展中心是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公共建筑,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德国GMP公司设计,总投资32亿人民币。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东西长540米,南北宽282米,总高60米,地上六层,地下三层。深圳会展中心是深圳市最大的单体建筑,钢结构与玻璃穹顶及幕墙的结合。

会展中心

此站可换乘1号线。

市民中心

因位于深圳市政府所在的深圳市民中心而得名。深圳市民中心集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深圳博物馆、深圳会堂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深圳的行政中心,市政府主要办公机构,同时也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场所,成为了深圳市政府的形象代言,深圳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

市民中心

此站可换乘2号线。

少年宫

因位于深圳市少年宫附近而得名。市少年宫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开工兴建,2001年1月18日顺利封顶,随后进入了内外装饰、设备安装阶段。2004年6月1日落成。11月3日,深圳市2021年第四季度更新改造项目名单公布,深圳市少年宫也被纳入其中,预计从2022年初开始,深圳市少年宫正式动工改造。

少年宫

此站可换乘3号线。

莲花北

因位于莲花山北边而得名。莲花山曾有过四个不同的名字:花果山、大和岭、莲花梁、九江垅。岗厦村人称花果山,上梅林人称莲花梁,下梅林人称九江垅,深圳镇到沙头一带的人称大和岭。在上世纪30年代日军绘制的军用地图上,就已经出现了莲花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花山

45年地图上的莲花山

上梅林

因位于上梅林村而得名。据记载,“梅林”之由来,是因当年这里山多林密,长了很多杨梅树,故而得名。如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梅林是因梅花多才取名“梅林”。梅林片区分为上梅林和下梅林,东边的为上梅林村,西边的为下梅林村。

上梅林村

上梅林村始建于南宋晚期。根据《沙头梅林黄氏族谱》记载,下沙黄氏一世祖黄默堂共育有六个儿子,第三子名仲孙,字中建。因见家庭人口日渐增多,黄仲孙带着妻儿来到上梅林,“垦地置田,筑室居焉”,成为上梅林村的开基祖。

上梅林梅庄黄公祠

上梅林总共分为铁围门村、祠堂村、樟木头村、新屋村、西兴村、四家村、三家村、倔头村共八个自然村。其中,樟木头为客家村,清雍正年间从现东莞樟木头迁居至此。

民乐

因位于民乐村附近而得名。民乐原名李公径,又叫“雷公径”、“雷公惊”。相传,因该村经常发生雷电,加之旧时地处梅林关口,土匪经常出没,使人闻风丧胆而得名“雷公惊”。而客家话中与“李公径”音同,故称李公径。后改为民乐,取人民安乐之意。

民乐村

@深圳第一

30年代旧地图上的“李公径”

白石龙

因为白石龙村而得名。白石龙村始建于明末,因蔡氏两兄弟由东莞逃荒至此而立村,全村有蔡、吴、刘、罗、胡等十多个姓氏。第一大姓为蔡氏,与沙浦蔡氏同宗,其先祖于南宋末由福建汀州迁入南雄,明末清初再由东莞迁入新安县。第二大姓氏为吴姓,于南宋初迁入东莞,清朝从石涌迁入本地。

白石龙音乐公园

白石龙因村边的铁流山山脊上有一条白色的石英矿矿脉,宛如一条从天上飞下来的巨龙卧于此地、气象不凡而得名,曾用名金埔岭。

深圳北

因位于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而得名。深圳北站是深圳铁路“四主四辅”客运格局的核心车站,也是广深港高速铁路中间枢纽站和杭深铁路的始发站。截至目前,深圳北站是深圳市规模最大、接驳功能最为齐全、设备技术最先进、客流量最大的特大型综合铁路枢纽。

深圳北站

此站可换乘5号线和6号线。

红山

因附近有红木山水库附近而得名,现红山已成为片区名。根据规划,龙华区政府将围绕红木山水库打造红木山郊野公园。

红木山郊野公园

此站可换乘6号线。

上塘

因位于上塘片区而得名。上塘,源于上芬村和龙塘村之名。上芬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詹氏祖先自明洪武三年(1370) 从江西波阳(鄱阳)赴广东东莞任县令,后定居东莞篁村,随着人口的增长,后人在篁村北约一公里处立新村即坝头村。明正德元年(1506) 从东莞坝头村迁至上芬。

龙塘

龙塘为上芬詹氏分支,始建于明朝中期,因詹氏先祖在上芬立村后,詹姓族人越来越多,凤腾公携家眷到此立村而形成。

龙胜

龙胜,因位于龙胜村而得名。龙胜是龙华之名的来源,龙胜主要的原住民是客家人彭氏,此处最早的村名也许是“炉墩塘”,大家认为“炉墩”入“窑” 不吉利。遂根据地形似龙,取“有龙助胜”之意,而改成“龙胜”至今。据龙胜村《彭氏源流联宗谱》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客家人彭子魁从丰顺迁入现在的龙胜堂谋生,距今已有370年的历史。

龙胜站

龙华

因位于龙华街道中心而得名。此站约1公里处有龙华墟。清朝的同治年间(1862-1874),有梅县、东莞等地客家人迁入龙华,并发起建墟,因墟场位于龙胜堂,且墟内有龙岗顶小山,再取繁华之意,该墟场遂取名“龙华墟”,龙华之名因此诞生。

30年代日军地图上的龙华墟

龙华夜色

清湖

因位于清湖村而得名。清湖村始建于元朝泰定二年(1325),廖氏六世祖明德公携长子光道、次子光迪由龙门县迁此立籍。因村中有一天然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清净如镜,因此取名清湖。又因村民以廖姓为主,也称廖氏村。在龙华的村子中素有 “未有龙华,先有清湖”之说。

清湖廖氏宗祠

清湖廖氏对龙华的发展贡献非常大。迁海复界后,廖氏家族出了一个叫廖马留的,发挥本地的天然条件,招来众多客家人来到清湖周边,开荒建村。到了乾隆年间,此地已经发展到了45个自然村,4个大市场和3个码头,其中清湖人功不可没。

清湖北

因位于清湖村北部而的名。

竹村

因位于竹村而得名。竹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因村子东临观澜河,岸边竹木成林而取名竹村。竹村为邓姓村落,系锦田邓氏分支。相传,在邓氏来到此地前,竹村已有庄氏族人居住,其时此地唤做“庄屋”,也有称之“邹鲁围”的。

竹村附近的观澜河湿地公园

@南方都市报

后邓氏先祖邓金迁居至此,该村山清水秀,前有一片肥沃的田地,后有竹木成林,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地、盛产米粮的村庄,所以人称“足村”,后渐渐变成了“竹村”。

茜坑

因位于茜坑社区以及附近有茜坑老村和茜坑新村而得名。茜坑老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其时,有海丰彭氏、东莞清溪张氏和刘氏先后迁居此处而形成聚落。茜坑原名西岭,又改名西溪。后村中各族长老认为西溪之名像流水,不聚财,加上此地草木茂盛,且村中有一条从西向东的田垅,便改村名为茜坑。

茜坑老村

茜坑新村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建村比老村稍晚一些,便以新村为名。主要姓氏为陈姓和彭姓。

长湖

因位于长湖头村而得名。长湖头村始建于宋朝,村落位于长湖头山北坡,长湖头山海拔约100米,东南方有观澜河,附近有冼屋水库。

位于长湖站附近的深圳民法公园

观澜

因位于观澜老街(观澜墟)附近而得名。相传,观澜原来叫“官难”。在建立观澜墟之前,附近的居民赶集都到附近的清湖墟,后来,东莞知县派人勘定了观澜墟的地址,它坐落于新安、东莞两县之间,而新安、东莞各自都在墟内设置了地方治所,当官的互相牵制,所以,老百姓都叫此墟“官难”,以为一种讽喻。

观澜古寺

后来,一位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叫邓坤的,云游到这里的河东岸,看着波澜壮阔、绿水盈盈的河水,大赞好风水,从此留恋此地,每天清早坐在河边“观望波澜”,并在这里建了观音庙,取名“观澜”,于是“官难”也就改名为“观澜”。

观澜墟上的一座炮楼

观澜墟起源于清朝早期、兴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清末,此处比较繁华,外国商品、国内商品都汇集于此,成为当时宝安、惠阳、粤北地区商贸的集散地。

松元厦

因位于松元厦村而得名。据《松元厦陈氏族谱》记载,乾隆十六年(1762),陈氏先祖陈振能为谋生携家眷自五华长乐前往惠阳、东莞、宝安,抵达当时称为“七都洞”的地方,见此地青松苍翠、背山面河是适合安家的风水宝地,于是搭起草寮,垦田捉鱼。将简易的茅草屋叫做“松园厦”,后逐渐演变成“松元厦”。

由松元厦陈氏族人创建的振能学校

对于“松元厦”的来历,坊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说法。相传振能公到此处开荒时,发现这里种了不少松树,不时能见到有虫子沿着松树往下爬,因此得名“松沿下”,最终演变为“松元厦”。

观澜湖

因位于观澜湖附近而得名。1992年,观澜湖集团选择深圳与东莞交界的近20平方公里荒山野岭,发展了汇聚五大洲风格、拥有12个国际级球场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观澜湖于2011年5月被评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观澜湖

牛湖

因位于牛湖老村而得名。牛湖老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由邓、李、魏等姓氏所建,后有张、罗、巫、陈、邱等姓来此定居。后来陈姓到此落居,因人多而迟来,又建村庄叫牛湖新围。而其他姓氏最早落居的地方为牛湖老围。牛湖老村又分为老一村和老二村。

鳌湖艺术村一角

如今,牛湖老村已改造为一个艺术村,即鳌湖艺术村。艺术村现有祠堂7座、客家民居80间。

由于4号线是由港铁运营,因此其站内装饰风格与其他线路有非常大的区别。二期每个车站都采用颜色接近的马赛克砖粉饰墙身,而每个车站的色调都会和其他车站不同,其中莲花北站使用蓝色色调,与港铁九龙塘站和金钟站接近。一期车站墙身贴上剪纸形状的图案,这些图案风格上在港铁东铁线和港铁屯马线各车站找到的接近。

参考资料:

《深圳地名志》

《深圳村落概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