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刚刚,也即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以“银保监消保发〔2021〕16号”向全国各省银保监局、各大银行机构总部发出了“关于银行服务违规收费典型案例的通报”,对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江苏如皋农商行、大华银行(中国)等5家银行存在的内部收费减免要求不到位、以贷收费、未提供银团贷款服务而收费等违规收费问题进行了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银保监会消保局这则通报,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国家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以及其他部门对银行服务收费先后下发了若干文件;尤其是近两年因为疫情为恢复企业生机,中央政府更是要求商业银行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从解决企业融资贵角度来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为企业减费让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经营负担,推动全国经济尽快恢复元气。按道理上述银行违规收费的问题就不应该再发生了。但一些银行机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依然我行我素,不把相关禁令和要求当回事,实在令人感到失望。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将所有银行服务收费行为一棍子全部打死。说句实在话,在服务收费上,近几年由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绝大部分商业银行机构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增强,能够基本将中央政府以及监管机构要求的为企业减负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据银保监会各分支机构检查发现,近年来各银行基本能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违规收费和变相推高融资成本问题有所减少。就是说银行服务收费总体形势是越来越规范,各种乱收费行为基本得到遏制,各种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也大大减少,贷款企业、民众以及全社会对银行收费反响的满意度也正在逐步提高。显然,目前存在的部分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只是少数的局部问题,并不能代表银行总体收费形势越来越好的整体态势,我们对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的这五起违规收费案件应客观地看待。

可是话又说来回,对于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的五家银行存在违规收费行为又不能漠然视之,而是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把它放在提高银行业整体服务形象的高度来审视。因为通报的虽然只是少数银行分支机构的违规收费,但这少数分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银行内部对服务收费管理存在松懈、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等倾向,每家银行总行机构在服务收费内部审查、把关等方面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等问题,甚至可以说一些银行管理机构对基层分支机构的违规收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没有企业或个人向相关监管部门“检举揭发”,也就听之任之。这种管理意识的存在对后续服务收费管理也会带来很多的不利,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导致乱收费行为死灰复燃,最终危害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将整个金融秩序重新带入混乱状态,这绝非危言耸听。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5家银行违规收费门面上看只有5家,但实际上还没有被查出来的银行机构违规收费还有吗?回答是肯定的,这绝非全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的全部。因为在监管部门的督查中,由于监管人数不够、力量有限,不可能对商业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收费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加之一些商业银行违规收费的手段比较巧妙和隐秘,一时难以及时发现;尤其是一些企业或个人被银行违规收费也是无奈保持沉默状态,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因为怕事情一旦曝光之后,商业银行会在贷款、中间服务等方面“穿小鞋”,使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

那么,当前商业银行仍存在违规收费的原因到底在哪?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相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商业银行仍敢违规收费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依然具有浓厚的“霸权”经营思维在作怪。“霸权”经营思维就是商业银行没有彻底从过去那种旧有的“强势”经营模式中解脱出来,没有摆正自身经营位置,继续沿袭原有的只考虑自身经营利益的理念,将自身经营利益凌驾于贷款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之上,尤其对过去金融混乱时代的乱收费行为依然恋恋不舍和情有独情,总不愿放弃一些轻松到手的既得利益。其表现是依然把自己当成“老大”,认为自己是社会资金分配格局中的主导者,而所有需求贷款的企业和个人都不过只是被操纵者、处于从属地位,并始终认为贷款企业或个人是央求银行的,没有银行供给他们的资金,他们的经营将寸步难行和无法生存。于是在给贷款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或提供各种服务中就觉得违规收费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哪怕是麻雀飞过也要扯上一根毛。最为严重的是,一些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强势的话语权,能够调动足够的社会资源为其服务,当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消费权益遭受到损害时,上告无门,即便是打官司也往往难以获胜,甚至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因为政府司法部门有时也只听银行的而不听企业或个人的,站在银行角度“断案”,致使贷款企业和个人维权成本过大。所以,不少贷款企业和个人也往往会选择沉默,私下了之,这就更加剧了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的有恃无恐,也使得遏制商业银行违规收费行为难上加难,这是商业银行违规收费“长盛不衰”的根本症结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商业银行本身的“霸权”经营思维之外,还在于商业银行违规收费甚至是乱收费行为往往付出的成本不高,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商业银行的违规收费行为。一方面,“霸权”思维催生了商业银行违规收费的侥幸心里。总觉得全国银行分支机构这么多,监管机构的力量、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商业银行违规收费行为全部查检到位,而违规收费一旦不会被查处就真的轻松赚钱和“一本万利”,而即便被发现和查处了,总认为会法不责众,更会动员各种社会关系或上级银行机构的力量施压,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违规收费付出的处罚成本过低。另一方面,“霸权”经营思维诱发了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大打监管“擦边球”的行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监管制度都会存在有漏洞可钻,由于当前监管机构的人数和力量确实有限,不可能对商业银行各种收费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也就是监管机构无法对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实现及时、全程式穿透监管,这就为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他们想方设法钻监管制度的空子,大打金融监管的“擦边球”,变换各种手段或花样、想尽一切办法违规收费。而且,从目前的监管处罚看,即便违规收费被查处了,相对商业银行获得的收益也显得成本过低,这就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依然热衷于违规收费,不及时收手。

由此,解决商业银行违规收费问题的有效药方有两条:一是商业银行要端正经营思想,彻底抛弃对“霸权”经营的一切幻想,加大商业银行全员的学习力度,及时转换经营理念与思维,树立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或个人是平等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意识,尤其要增强大局意识,摆正自身经营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君之爱财取之有道”,坚决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规章制度要求收费,不该收的钱坚决不能收,做维持金融秩序稳定和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忠实履行者,让全社会对银行服务满意和放心。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充实监管力度,完善举报机制,建立商业银行违规收费立体社会监督体系,实现商业银行收费全方位、全覆盖监管;从严执法,对于发现商业银行违规收费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其违规所得的50倍到100倍罚款,直到罚到其“肉痛”;对于涉案相关责任人要严厉追责,将其“官帽”摘掉,让他一辈子都不能再从事管理工作,真正营造一种商业银行不敢违规收费和不能违规收费的良好氛围,让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彻底销声匿迹,更让商业银行真正从违规收费的“霸权”思维中解脱出来。

(原文刊发于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