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能听到我的声音吗?”11月1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学院姚绪梁教授为哈尔滨工程大学63名本科生和远在4700公里以外的160余名新疆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讲授了一门“双重线上”的同步直播课。

在这场中直播课程中,姚绪梁为了让学生在新模式下收获更多知识,特意针对直播课程特点梳理了课件和教学内容,用动画方式更形象地展现电路流通过程,并在课程中设置了多处互动环节。

“相比于普通的慕课,采用‘同步课程课堂’的方式,两边同学一同探讨,能将一个问题讨论得更加透彻,课程效果也更好。”姚绪粱说。

和姚绪粱一样,今年6月2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智能学院院长赵玉新教授同样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塔里木大学以及黑龙江工程学院三所高校的110余名学生共同讲授了一门课程。

在多媒体智能教室,赵玉新利用虚拟仿真全景资源、远程信息交流工具,向三所学校学生讲述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导航技术外延知识。他带领学生借助虚拟仿真全景资源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通过在全景环形巨屏上播放“蛟龙号”“北斗”系统画面,学生们就可以沉浸式学习了解到“蛟龙号”“北斗”系统等国之重器的科研故事,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与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室的优势,将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多所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学院负责人表示,多机位摄像机对准教师、学生和授课课件,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切换。两地学生不仅能同步上课,还能一起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与认识。

“老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比,以及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让我们青年教师学到了很多。”塔里木大学该课程的授课教师邹梦丽副教授欣喜地发现,在直播课程中学生们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始终紧盯屏幕认真听讲、记录。

塔里木大学机电学院机电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李俊俊说:“通过这次课让我第一次这么全面的了解导航技术,特别是真切地感受到导航技术在我们国家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老师的讲解由浅入深,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太好了!”

据了解,接下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将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索,推动一批一流课程、精品教材和特色实践教学建设,促进课程质量和专业水平提升,并为教育资源走进西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