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医者杨华升,专注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中医治病,有“以毒攻毒”的说法。

但是,什么药有毒,毒在何处?却很少有人说得清。绝大多数的中医都是墨守成规、以讹传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在临床当中,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毒药”,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非常好

并且,这些药并没有所谓的“毒”,长期临床试验证明:不但疗效好,而且非常安全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临床上的误区。

特别是正在接受我的治疗的一些病人,应该明白。以免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中伤,不敢服药。

现在,我把临床常用的一些所谓的解毒药的问题介绍如下:

一、附子

临床相当一部分中医视附子为大毒,其实,附子的毒性并不大

首先,服用附子确实可以出现中毒反应。但一定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而不是附子的毒性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子的毒性比较单纯,主要是大量应用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身上。

特别是:煎煮不当,可能造成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的毒性单一,主要是心脏抑制为主。如果服用以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特别是口舌发麻、四肢发麻,是比较严重的反应。

解决方法最快捷的是:喝蜂蜜

其次,甘草煎汤或绿豆汤,都可以解附子毒,但没有蜂蜜快捷。

附子不会造成肝、肾的损害,也没有蓄积中毒的情况,因此正确把握是安全的。

临床应用附子,一般主张先煎,实际上没有必要。因为,医圣张仲景用附子从来都不先煎。

附子一般需配伍甘草或姜,一起煎,更容易解附子毒,一般少量,煎半小时即可。大剂量需煎煮1小时以上比较安全。

二、细辛

古人说“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典型例子。

古人是说:“细辛单用末不过钱”,后来辗转传抄,就变成了“细辛不过钱”。

细辛如果用散剂吞服,容易中毒,但临床一般都是用煎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半夏

临床各医院、药店提供的半夏,常用的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而生半夏一般都不提供,即使北京同仁堂也不容易买到。

临床常用的是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

虽然名称不同、炮制工艺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在炮制时需要加大量的白矾,效果都不如生半夏更好。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临床用半夏,有条件的话,最好用生半夏。因为半夏味辛,其效正取其辛。

而白矾味涩,涩与辛相反。

所以,白矾虽然能解半夏之毒,但也把半夏的药效完全破坏了。所以,有明医甚至指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同于药渣。

半夏的毒性是新鲜的、刚刚挖出来的半夏,其粘液成分具有极强的粘膜刺激性。

若误食可造成喉头水肿而致人死亡。而药店的生半夏都是干品,经过水煎后则无毒。

近代名医张锡纯等,反复强调用生半夏。

生半夏的机理不为人知,一般的药店、药房都不敢出售。据我所知,北京只有一家药店出售生半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八反

中药的十八反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只不过是互相传承、以讹传讹。

十八反当中,最常见的组合是:附子配半夏,附子配瓜蒌及瓜蒌根。

张仲景的附子粳米汤就是附子配半夏,张仲景的栝楼瞿麦丸就是附子配瓜蒌根。

不知创造十八反者,为什么将医圣张仲景判为非法。

只不过,几百年来,药房见十八反必须双签字,甚至双签字也不给抓药。

我临床常用这些配伍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再次声明:以上属个人经验,如有模仿当中出现问题者笔者不负其责。

用药最关键在对证,辨证最关键在舌脉。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医不会号脉,甚至连舌头都看不明白,不足以谈中医。

注意:医学科普不能代替诊疗,请遵医嘱。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也可以把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关注健康,关注@医者杨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