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注意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着手改变苏联外交状况,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其中斯大林最为重视的 就是构建日苏友好关系。为何斯大林要如此关注日本?又为何要推动‘日苏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苏联成立以来,苏联与日本的关系就十分紧张。在1919年,日本就参与了‘十四国远征’,武力入侵苏联并占领了部分苏联领土。尽管在6年后,日苏两国通过北洋政府的牵线,于北平达成了和解,但双方依然互相敌视。其原因就在于日本并没有放弃军事扩张的想法,并且在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赤裸裸的说到‘日俄战争,等同于中日战争,想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蒙。’而满蒙地区,恰好与苏联接壤。

斯大林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针对这一情况做出了两手准备。在外交上苏联开始尝试支持中国,试图依靠中国来遏制日本的扩张倾向。军事上在苏联远东的国境线,布置了大量兵力,防止日本军队突然袭击苏联。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当时的中国认为,一旦中日爆发战争,苏联就会帮助中国,遏制日军入侵。但随着1931年,918事变的爆发,日军占领了东三省。苏联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反而是婉拒了中国方面的请求,不但没有出兵,连外交谈判都一直拖着。

斯大林做出拖延外交谈判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向日本施压。斯大林认为通过延长与国民党的谈判时间,可以表现出苏联更偏向于中国。这样既不会让国民党偏向日本,也可以迫使日本重新考虑日苏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日本人的反应再一次让斯大林的设想落空了,日本不但没有重新考虑日苏关系,反而命令关东军不断挑衅苏联,光1935年一年,关东军就与远东苏军爆发了106次冲突,这让斯大林大为恼怒。于是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苏联立刻与中国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日本表达了苏联的态度。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针对远东做出的所有外交决定,都是基于一个目的来进行的。即避免日军侵略苏联的同时,压制日本政府的扩张倾向。这一切都是因为新上任的德国总理希特勒,希特勒自上台以来,就在宣扬法西斯理论,日本政府也不断地尝试与德国接触。斯大林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一旦爆发战争,很可能会让苏联十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功亏一篑。

于是斯大林产生了一个想法,即用一个条约来制衡日德两个国家。斯大林认为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但必须将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往后拖,如果可以分化日德两国的关系,至少可以确保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安全。因此斯大林决定,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此向日本传达苏德之间不会爆发战争的信号。如斯大林所预料的,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正在和苏军打诺门坎战役的日本感觉自己被盟友背叛了。随着诺门坎战役的失败,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日本政府最终放弃了对苏强硬政策。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斯大林的设想已经完全达成了。中国成为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屏障,拖住了上百万日军,使日军陷入到了两难境地。如果发起对苏战争,那么就要放弃中国战场,反之亦然。而苏日外交上的交锋,也让日本对德国这个盟友心怀芥蒂,因此当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时,日军反而向东南亚发起进攻,将美国拖进了战争。

斯大林努力维持日苏关系,本质上是对日本政府思考方式,以及战争局面的准确判断。作为一个将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的领袖,斯大林非常清楚农业国的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抵消全面战争带来的消耗。随着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规模,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国民党军与八路军的行动,又让日军难以抽调兵力北上,只能继续向东南亚进攻,从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这时候,日军北上攻击苏联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了。

斯大林在三十年代所做下的布置,在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曾经为了防备日军进攻的远东苏军,可以抽调出大批的部队前往西线,参与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使德军的进攻受挫。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布置,那么在1941年,苏联很可能会同时面对东西两个方向的夹攻。或许苏联依旧可以获得胜利,但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免去了远东的威胁后,苏联可以专心应对德军。当柏林陷落,德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军将目光转向远东地区,准备消灭一直以来侵略成性的日本人了。1945年8月8日,苏军发动了八月风暴行动,对伪满洲国、伪蒙古国发动进攻。而此时的日军,已经连最基本的抵抗都无法完成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苏军击溃,东三省迎来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