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关注,职场不迷路。

一、工作时间稍长,你也曾想过辞职吗?

自己的一位朋友小苏,花掉了大半年的求职时间过后,终于跟一家广告传媒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签约后,在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内,小苏的工作状态非常好,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任务,不但能够按要求高标准完成,而且从来不说说讲讲,很得领导赏识。

满以为这种非常难得的良好工作状态,在小苏那里会一直保持下去,没想到,第二年下半年接连出现了“插曲”。

先是因为一次忘记打卡问题,小苏被扣发了当月的满勤奖励。不久,又因为开会晚到几分钟,而被部门领导进行了点名批评。

接连的工作失误,让情绪状态本来就不太好的小苏,工作积极性出现了骤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公司领导专门找到他本人,询问了具体原因,而小苏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简单:不想干了。

经过几次谈心,还有工作任务上的调整,小苏的工作状态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并没有十分明显的起色,等到第3年的时候,小苏勉强一直工作到了合同到期,便直接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身处职场的你,或许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即,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三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不由地产生干不下去,想辞职离开的想法,而且一旦这种想法产生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化解的话,往往会出现像开头文中的小苏那样,将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二、因工作时间长而导致想辞职,原因在哪里?

一般来讲,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经历事情的增多,带给你的职场体验也是越来越丰富,这里既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而导致不想干,想辞职想法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消极因素占居了主导位置。具体而言,主要来自4个方面:

1.新鲜已过

刚开始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一种新鲜感,当然这种保鲜期,也是有长有短,长的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短的往往不到一年就产生了厌倦感。一旦工作过程中的单调、枯燥与无味成为主流,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则会产生一种排斥。

2.遭遇挫折

职场当中的挫折,是许多工作过程中的职场人逃不开、躲不过的。有人曾概括为主要两条:一是钱没给够,也就是加薪未成;二是心受委屈了,这里面既包括提职不能,个人想法与愿望未得到满足,也不排除工作过程中遇到“心机婊”、“白莲花”还有遭遇他人“PUA”式的打击,给自身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种种阵痛等等。

如若解决不好,很容易让职场里的你产生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想离开自然而然地成了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比较错位

步入职场两三年过后,无论是有意无意,都会对以往的工作有一个阶段性回顾,进而产生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却蕴藏着较大的学问。

有的人选择了与他人相比,看到的是人家不出几年,又是提职,又是加薪,随之而来的房子阔了,车子大了,妻子美了,似乎是分分钟的事情。结果是越比越失衡,越比越自卑。

几个回合下来,终于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野心,便想着通过工作岗位的调整,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

4.外界诱惑

人在犹豫不决时,最容易被外界力量所驱使,尤其是当你个人潜在的想法与外界给出的条件不谋而合时,很可能就达成了冥冥中的“正合我意”,“天助我也”。

比如,当你一直不满于当下月入8000的工资额度时,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月入过万的就职岗位向你招手,此时的你则是大概率前往。

由此能够看出,工作几年因种种原因想到过辞职离开,或许你我都曾经历过,但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

一有想法、乃至看似正当的想法,便直接化为行动,并不能成为明智之举,甚至会成为一种草率。那么,如何做才能更稳妥一些呢?

三、摆脱这一无奈的结局,需要放大你的格局

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不屑于就事论事,原因就在于我们这样做,依然是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局部位置,掉到了狭隘的问题自身的窠臼当中,很难找到根治的方法。

而摆脱这一处境的最好方式就是跳出来,站到高处,拥有可以俯视的站位。此时,对问题本身才会看得更清晰,解决起来也相对轻松。

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研读邢群麟所写的《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这本书,书的题目就侧面点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想要好结局,必有好格局。

提及格局,似乎有一种很高大尚的感觉,让人不由地同“人格”、“逼格”等联系在一起。实则,所谓的格局,既不是一句口号,也决非一口鸡汤,最直观的解释,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换句话说,当一件事情发生,别人只知其然,但你还知其所以然,那么,你的格局就高一些,就大一些。认知层次越高,见得的风景越多,总是渐进向上,这也是格局的固有特点。

放到职场当中,改变“工作几年便有辞职离开”的想法,显然要从提高我们的认知层次上下功夫。而从这本书第一章节《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中,就可以从中看到3点启示:

第一点,世界那么大,别只是看看,目标要高一些

这句话,正如同就任一家公司的职位,别只是干起来,就算了,这样无疑于开始就视起点为终点,而是要干好,干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才可以。有这样的认知站位,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文中,作者举了一位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李想,只身创业,大获成功的正面例子。

2000年,李想创建泡泡网,2001年,在公司未从石家庄转向北京时,之前的个人网站已经让他赚了不少钱。倘若就此止步,那么日后的衣食无忧,吃穿不愁,则是一种必然,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成问题。

但思索再三,李想还是从当下安于现状的处境当中跳了出来,将公司移到北京,扛过短暂的危机后,由他担任的北京泡泡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2005年的纯利润已1000万,市场价值达2亿元。

同时,作者又列举出一位名叫李刚,安于现状,终被辞退的例子。李刚入职不久,因个人业务能力突出,第一年便被提拔为财务部经理,第二年就任首席财务官。

本来公司的CEO也在等着他,但上任后,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上,结果,在原有岗位驻足不到1年,便被辞退,一切归零。

正所谓,“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倘若将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至少也会得其中。

书中给出的警告则是年轻人不应被一时的利益迷住双眼,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只会让自己慢慢“堕落”。

相反,树立较高的工作目标,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心中总想着下一个,乃至成为一位“野心家”,释放内心的欲望,大胆去追求,你才能不断与成功相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想在别人前面,走在别人前面,目光要远一些

书中强调做事要主动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讲到这样一句话,“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绝对,但话的主旨还是在告诉身处职场的我们,工作时莫因一时的停歇而导致日后的被动与落后,而是要目光长远,想法超前,动作提前,也可以称之为认知超前。

之前,自己的一位同事小张,入职公司快两年了,岗位上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虽然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但他还是陷于各种忙碌。一会儿参加可有可无的会议,一会儿在茶歇区和同事唠嗑吹牛,一会儿又在自己的办公位上从事着每天照旧的工作内容。

对于他而言,很享受这种稳而又稳的工作生活模式,但现实却是,只要你原地踏步,别人就会快你一步。这就如同学习如逆水行舟,不日进则日退。不主动作为而得来的“稳”,终究还是会归向“不稳”。

第三年的时候,公司涉及裁员,再加上小张平时工作业绩平平,没办法,失业了。

书中援引以经营毛织服装、五金产品等为主要内容的颖祺公司,在同行诸多企业倒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出现持续生产繁忙的景象,关键在于率先引进电脑织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利润率直接冲高到25%。

颖祺公司能够登高望远的格局,再加上超前的行动,使得自身至今依然是行业翘楚。

由此可见,拥有用将来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当下的处境做出清晰的判断,而不会苟且于现状。

第三点,带着使命闯世界,结果会大不同,目的要强一点

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格局的大小自然决定着你世界的大小,而格局大小的背后是随着本人对做事的目的或者欲望的强与弱,得以放大与缩小的。可以说,目的性越强,你的认知往往就越接近事情的本质与核心。

书中讲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选手之一本·侯根,没有其他选手那么好的体能与技术,但他追求成功的愿望却总是高人一筹。

他在玩高尔夫球的巅峰时,不幸遭遇了一场灾难,让他事后一度昏迷,几乎断送了他高尔夫球的职业生涯。但他必赢的强烈愿望,让他从刚出院后的蹒跚行走于球场,再到挥杆击球,直至重新参加比赛,名次上升,最终再次回到高手之列。

可以说,普通人跟成功者的差别就是有无这种强烈的成功愿望及由此带来的格局大与小。

回到职场中,工作两至3年便想止步或另寻下家的人员,也往往都是因“反正就这点儿本事,到哪都一样”这一随遇而安的心理,稍遇不顺与挫折,便准备另谋他路,再找下家,原先的“两年一调、三年一升、五年一晋”的目标,早已不知去向。

可以说,当你的格局随着强烈的目的而提升时,眼中的世界遇到的困难,也将随之改变。

《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这本书,给人感觉内容很实。全书通篇行文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毫不费力。没有让人听起来含糊不清、难以接受的大道理,所有的道理与方法,全在事例中加以体现,读罢稍微细品,道理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