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饶人,网约车刚出现那会,当司机可是个香喷喷的职业,平台有补贴,乘客图新奇,网约车司机的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但随着平台越来越多,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先前加入的司机成了被吸血的工具,最后谁也没想到,遭人痛恨的滴滴会是现在他们的救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市场动荡

滴滴下架,网约车市场成为了小平台的天堂,滴答、T3、一喂出行等二线平台们狂发补贴,招募司机 ,仿佛又回到了2014年那个铺天盖地广告的时代。

让他们深恶痛绝的滴滴,给他们带来了最后的福利。

司机在狂欢,市场却在下沉。

大量平台无节制、无底线地招募司机,导致的是市场合规率无限下降,市场监管部门制度的收缩。

没错,任何一个平台都想成为滴滴,这永远会是一个美丽的诱惑,但纵使这次网约车江湖真的产生了新的盟主,也很难说有什么不一样。

二、弱点重重

网约车商业模式有两个致命弱点:

第一个是从供给这边来说,网约车的规模效益只体现在区域上,而不体现在全国上。

就好比滴滴再强大,但对滴答、T3、一喂出行等竞争对手来说,它面临的不是全国的滴滴,而是某个城市的滴滴。

网约车并不存在像阿里腾讯那些互联网巨头所呈现的网络效应。

第二个在当下的环境就更加明显,就是它的变现模式——抽佣,这比起竞争对手通过广告、通过游戏等委婉实现流量变现要赤裸裸得多,很容易就打上吸吮劳动人民鲜血的贪婪资本家烙印。

这就导致了纵使行业龙头统治了这个市场,但在变现上却会存在一个明显的瓶颈。

这也是为什么滴滴在去年才开始盈利,之前只能依靠背后大资本的巨额融资才生存下来。

而这些打补贴战烧掉的巨额融资,只能从司机乘客那里“补”回来,所以流量见顶,打车价格又无法提升之时,迫于盈利和投资方的压力,各种套路就出来了,大数据杀熟、用各种算法算计司机和乘客。

滴滴的突然消失让其余平台的无序竞争发展至顶峰,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它们都在绞尽脑汁抢占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约车合规化的进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要想稳定市场,就要先稳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