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飞

在国内出行这一市场,电动车的存在仍然非常重要。随着私家车的增多,道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因此,电动车由于其体积小、灵活性强,加上早期管理松散等优点,发展迅速,已超过摩托车成为中国第二大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3.2亿辆,并且每年还在以30%的速度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动车在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大量超标、改装电动汽车导致的交通和火灾事故频繁等。因此,2018年我国颁布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自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对超标电动车分别设定了1-5年不等的过渡期。到目前为止,许多地区的过渡期已经相继结束,如从11月起,北京电动自行车新老国标三年过渡期正式结束,最高时速大于25公里的车辆将被禁止上路。这也使得许多市民开始更换新的电动自行车。那么,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中,你更偏向哪一个品牌呢?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稳定,经过一定的积累,龙头企业开始凸显自身优势,逐步占领市场,爱玛、雅迪、绿源可谓是行业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市场出现了一匹新黑马,并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它就是小牛电动。

据国内财经管理综合媒体首次推出的《2020电动自行车行业价值力品牌(整车)TOP50》榜单中,小牛以95.26的总分值成为了年度榜单冠军,其后的第二至第五名分别为大名鼎鼎的雅迪、爱玛、台铃、小刀、新日。在今年双十一活动期间,小牛电动线上线下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2.83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电商平台的数据,京东平台上小牛电气的成交额远超第二名棒途、第三名九号成交额之和;在天猫平台上,小牛电动更是力压雅迪、爱玛等传统一线品牌,成为今年双11大战中最具“圈粉力”的电动车品牌。

小牛从传统电动自行车公司控制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以4年的创业经历,迅速完成上市。如今,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小牛电动全球用户已经超过200万,总行驶里程超过100亿公里,遍布全球近50个国家。而小牛电动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其创始人李一男,一位备受争议的“天才”。

李一男出生于湖南长沙,从小就天赋出众,15岁的时候被华中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录取,一路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华为。在加入华为仅仅两周后,就因为解决了一个重大技术问题而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此后,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晋升为华为常务副总裁。,这一年,李一男才刚满27岁,可谓少年得志,深得任正非的信任。

李一男也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力排众议坚持研发通信技术GSM,最后GSM技术奠定了华为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任正非除了对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信任外,在情感上也将其视为自己的“干儿子”,华为员工则私下称他为“太子爷”。出乎意料的是,2000年,30岁的李一男却选择离开华为,带着2000万创业基金北上,建立了一个港湾网络,意图与华为正面竞争。

2004年还迅速收购了从事华为核心业务的钧天。然而胳膊始终是拧不过大腿,六年后,港湾被华为收购,李一南回到原点,继续担任副总裁。后来,李一男又辞职做了风险投资,然后加入了中国移动,以及加盟金沙江创投,但一直不温不火,于是在2014年他创办了小牛电动车。

在创立牛电科技之初,他声称要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前沿的技术,打造出电动车界的特斯拉。2015年发布了首款电动车N1,同时该公司在京东众筹了7200万元,打破了国内产品众筹的纪录。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单日销售额就破亿。随后,推出“互联网电动车”概念,推行精品策略,打造了M、U和UM等一系列电动车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李一男因涉嫌内幕交易被判入狱两年半。幸运的是,李一南并不是牛电科技的唯一领导者,同为创始人的胡依林按照既定的节奏向前走,在2008年带领的牛电科技赴美成功上市。同年获释的李一南辞去了CEO等职务。不过他仍是牛电科技的第一大个人股东。如今小牛电动的CEO是李彦。

有趣的是,在小电动车牛出现后,中国电动车市场上的电动车款式变得越来越“雷同化”,这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剽窃争议风波。如胡依林曾指责9号机器人的c系列和e系列车型两款电动车外观抄袭了小牛。据统计,抄袭小牛电动的品牌多达40个品牌,均从各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抄袭。

小牛电动能够在新国标电动车市场脱颖而出,离不开作为智能锂电电动车开创者的先发优势,也得益于其日益完善的新国标产品矩阵。2020年小牛的销量超60万辆。2021年上半年,小牛电动自行车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截至9月底,小牛电动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2686家。

在今年的全球战略会议上,小牛透露2021年业绩目标将是90万到110万台,正式冲向百万阵营。从财务报告来看,小牛预计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2.5亿至14.5亿元,同比增长40%-62%。不过,小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现在,传统巨头和新势力都将重点放在锂电池和智能化方面,以争夺智能化市场。未来小牛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