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期望;飞黄腾达,是广大学子希望能摆脱父辈们辛苦命运的梦想。

中国人一向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因为这是普通人改变自身命运最有效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

中国经历过落后的农业文明时代,还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停止办学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异常旺盛。

那些拥有高学历,掌握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是人人羡慕的“人上人”,可以优先安排工作,端起铁饭碗,一生衣食无忧,在社会上都要高人一等,因而成为了人人歆羡的对象。

在现实的困顿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国人对学历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地步。人分三六九等,学历也是,这是人类群体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的。

中国的高等学历,大致分为三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一本,也即是重本,以国家211和985为典型;第三等则是广大的专科生。

处于一本和专科之间的,是二本学生,这个庞大群体,身上背负的是家人的殷切希望,自己也是非常努力,似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现实狠狠给了他们一耳光。

学历重要吗?

学历重要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许多人觉得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强。事实虽然如此,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高考作为人员选拔的重要形式,也是唯一的参考标准,是人才选拔的必经途径。

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至少证明一个问题,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选拔的时候,做事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充满主观评判标准的因素,并不能作为企业录取人员的标准,也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人单位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学历选人,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说学历是敲门砖。

何况,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学习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个人能力。

说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这个社会上以低学历身份成为社会精英、董事长、CEO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选择学历较高的人员。如此一来,谁还敢说学历不重要?

庞大的二本生群体

庞大二本生产生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国家对人才的巨大需求进行了扩招;

二是社会对学历的强烈认可;

三是广大学者渴望通过学历改变自身命运的内在动力。

三个因素造就了中国庞大的高等学历群体,这其中,以二本学生群体数量最为庞大

数据显示,中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历年录取的人数逐年递增:

在2012年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分别是915万和685万,到了2019年,这组数据已经攀升至1031万和900万,中国高校的录取率也由75%上升至87.29%。2019年,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数量,高达900多万。

庞大数量的二本学生数量,其实是社会组成人员不正常的体现。正常社会人员组成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也就是一本人数最少,二本人数次之,专科学历人员最多。

但中国各种类型的人员梯队并不是金字塔形,而是纺锤形,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金字塔形的人员梯队才是最合理的人才组成梯队。

因为社会不需要如此众多的高精尖人才,更多的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说金字塔形算是合理的。

中国高等学历人员组成的纺锤形状,产生了大量的二本人员群体。这类群体形成了比上不足,但比下绝对有余的。

在工作种类和工作待遇的追求上,二本群体的人员期望自己能向一本人员靠近,尽量避免远离专科群体。事实上,处于夹缝中的二本群体的人员,日子并不好过。

二本学生遭遇的事业尴尬

诚然,广大的二本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他们兼具学历与能力,可以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社会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现实对二本学生并不友好。

每年的十月份,大四学生进入择业时机,这个时间会一直持续到次年的七月份。签订三方协议的时间节点,其实是严格按照学历高低来划分的。

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一起,向就业单位投递了个人简历。他们的简历上,内容丰富,个个都是经天纬地的天降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方英雄绞尽脑汁,恨不得把自己“再来一瓶”的获奖经历都写上,但用人单位设定的门槛,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这道门槛就是学历。

越是发展得好的企业,对于学历的要求就越高,非985院校的毕业生不要,部分大型央企甚至只招收特定学校毕业的人才。

这些企业毕竟是少数,需求的人才也有限。许多一本学生趋之若鹜的高大上企业,被学历这道门槛卡在门外,连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了,这就是现实。

等到大部分一本院校的毕业生签订完工作,主场才换回二本院校的毕业生,这才是挤破头颅的开始。

面对庞大的二本群体,普通企业以苛刻的条件选择人才,出现了百人甚至千人应聘一个岗位的局面,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二本学生虽然学历上对专科生有优势,但他们的要求与企业的期望也是存在差距的,他们希望自己能进入大型企业的重要岗位,发挥所长,为公司卖力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的蜕变。

他们在挑企业挑岗位的同时,企业也在用苛刻的眼光挑剔他们。双方期望值的差距往往让许多二本学生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近年来,随着毕业人数的猛增,对应的岗位数量并未随之增加,许多二本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不做打工人,却是打工命

近年来,打工人的自嘲方兴未艾,这其实体现了广大毕业生期望与现实差距的无奈。

对于专科生,包括广大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早就知道自己打工人的命运,步入社会后心里的落差反而不大,大的正是广大的二本毕业生。

他们希望自己有稳定体面的工作,高额的回报率,但事与愿违,大量二本学生进入的,都是私营企业。

中国的私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也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现阶段的国情所限,大部分私人企业其实并不能为广大二本毕业生提供他们期望的平台,更多的是流水线一样的工作环境。

关于工作环境与待遇的问题,坊间早有传言,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人事的那张嘴!

进了企业,就是企业的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薪酬缩水是行业内的常态,升职加薪更是口说无凭,劳动法的规定形同虚设,996才是工作的常态。

即使走上管理层,也得日防夜防不要被企业要更换血液而扫地出门。部分二本学生不得不与专科生一样,抢占曾经嗤之以鼻的流水线工作岗位。没办法,内卷太严重。

恶劣的工作环境,与期望不符合的薪水,导致了二本学生无法在一个企业内长年立足,一份工作干一辈子更是传说才有的事情。

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兵,反映的是付出与获得严重不符合的现实,只能通过频繁跳槽来实现升职加薪的梦想。

家长都说书白读了

即使学历拼不过一本学生,但二本学生肩负振兴家族的期望,丝毫不亚于一本学生。有人说:“中国的学历不珍贵,但学区房非常昂贵。”

如此反常的现象,更是说明二本学生地位的岌岌可危。二本学生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待遇上也难有起色。

辛苦劳动获得收入,还比不过他们父辈打工所得,这不仅让二本学生内心产生怀疑,也让他们的父母感叹:“这书,算是白读了。”

这丝毫不影响学区房价格的水涨船高。社会上最焦虑的群体,可能就是广大的二本院校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摆脱尴尬处境?

造成如此困境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不可抗因素,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广大的二本学生不从思想上去做出改变,就改变不了“打工人”的命运。

我们应该看到,二本学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种优势体现在二本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能文能武,能进能退。

具体表现为,进可攻关做设计,退可学习一技之长,在更专业的领域发挥作用,在合适的岗位上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人生的逆袭。

最不应该的就是,在大学就开始自暴自弃,成天沉迷于享乐与尤其。该考的证一定要考,该掌握的技能一定要掌握,该转变的思路一定要转变过来。则进则好,不能进,退一步同样会海阔天空。世上之人,以低学历成功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