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不曾想到:专注力,其实就是对“情绪刺激”的免疫力!

因为能专注,所以更从容!因为更从容,所以更幸福!

“轻松专注”的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否在压力中,明智且游刃有余地生活。

有些人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但有些人就是容易被环境影响,总是敏感、紧张、易焦虑。

有些人拿得起、放得下,始终心胸豁达;但有些人就会被一个痛苦困扰多年。即便自己也不想这样,依旧不断自我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会误以为这是性格问题、思维格局问题,甚至是遗传问题,但如果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读:以上这些弱点其实是大脑前额皮质放电不足的问题。

简单解析一下:大脑的注意力系统可分为“选择性注意”和“非选择性注意”。

有了选择性注意,我们才能把思维集中在一个目标上。“选择性注意”包括以下三步: 1.挑选目标;2.聚焦瞄准;3.保持。

体会一下往日的经验,我们就会发现,这儿最难的地方,在于“保持”。一旦“保持”不住,就等于分心了,你被带跑了。

因此,“保持”本身也就意味大脑具有“屏蔽其他刺激信号”的能力。比如在吵闹的餐厅接到老板的电话,你会自动屏蔽背景中的其他声音。

这种“聚焦瞄准”并同时“屏蔽”的能力,由大脑前额皮质负责。这个区域放电能力越强、信号越强,人就越专注。

反之,如果前额皮质放电不足,一个人就等于失去了屏蔽防御,很容易被外部刺激带跑。

因此,前额叶“放电能力”不足的人,也就是专注力不强的人,会显得更加“情绪化”。这类朋友只能被一个又一个涌来的刺激影响,只能把“解决情绪刺激”当成第一任务。

结果,他们总会转移焦点无法集中精神,在压力面前总是表现失常。

而“放电能力”强的人,也就是专注力强的人,则可以摒除情绪干扰,在危机时刻依然保持专注,冷静、坚定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好像内心有一块看不见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他们,为他们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永远有刺激的世界中,专注力强,能聚焦目标并屏蔽刺激,显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生存技能。

而想要改善“情绪化”、“压力大”、“工作效率低”、“生活没有头绪”的现状?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轻松专注”的能力

现在,问题就变成:什么是提高“轻松专注”能力的法宝?

最有效的办法是:练习专注类冥想。 ”冥想”究竟是个啥?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冥想是一种我们主动去做的“大脑锻炼”。就好像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一样,我们也能通过某种冥想,来锻炼大脑。

既然我们可以从零开始学会开车、做饭、说外语,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锻炼,来它更沉着、更专注、工作起来少受情绪刺激干扰。

这需要我们安静坐下,主动锻炼大脑,不断提升特定脑区的放电能力。 这样的大脑锻炼,可以统称为冥想。

而针对提升“专注”这项能力,有一系列专门的训练,统称为:专注类冥想(Focused-attention Meditation)。

专注类冥想的核心是:

  • 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选定的对象上,然后专注于该对象。
  • 发现自己走神了,温柔地把注意力带回来,继续专注于原来的目标。
  • 任何人都会因为种种原因走神。没关系!重点是:聚焦——温柔地回来——继续聚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的对象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比如,有练习是“专注于看杯子”,或是“看自己衣服上的一枚纽扣”。

就“聚焦内在”来说,最经典的练习就是“数息”.

具体做法如下:

1.安静地坐着,保持身体自然舒适。

2.将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然后“专注”地开始数数,从1数到10。

3.一旦发现自己分心了,就从头开始。

如果能够专注地从1数到10 ,就是“一个圆满的十”。

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表面上看并没有发生什么,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已经被锻炼、被改变了。

已经有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在“专注类”冥想练习时,大脑中包括前额皮质与顶叶皮质(parietal cortex)在内的经典注意力脑区,处于激活状态。

练习得越久,这个区域的放电功能就会越强。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你的“专注力”增强了,而且以后你还能更轻松地集中注意力。(同理于大脑越动越聪明)

以上就是用“专注类冥想”提高“情绪免疫力”的方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专注类冥想的技巧和原理,欢迎来参加我们本周日(21日)免费的线上科普活动。

届时,我们将从神经科学冥想系统、练习技巧三个维度,来深度分析这个话题。

想要参与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申请加群参加活动!

活动主讲人:研究自在的乙文

  • 正念科普学习平台“自在的我”创始人
  • 十三年实修经验,完成超过10000小时的冥想练习实践。
  • 冥想专栏作家、翻译并科普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各类冥想之间的科学研究。
  • UN国际正念中心在训认证培训师。
  • 美国MindSight人际神经科学培训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