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在芝加哥大学附近遭遇持枪抢劫被杀害的24岁留学生郑少雄的追思会举行。他的母亲李女士上台哀悼:“妈妈生平第一次出国,不是去旅游观光,不是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更不是参加你的婚礼庆典,而是参加你的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下午,芝加哥大学附近街区发生一起恶性持枪抢劫案,今年夏天毕业于该校的中国留学生郑少雄中弹不幸身亡。根据芝大发布的讣闻,在该校统计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的过程中,他的研究方向与机器学习和基因调控网络有关。今年六月,他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数据科学家。

郑少雄的追思会于18日下午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纪念教堂举行。李女士面对出席者们说,儿子从乐山实验中学,到成都七中,一路奋斗到香港大学。出国攻读芝大统计学系硕士项目时,曾对她许诺,日后带她看更大的世界,母子二人一同期待未来。“可如今我们母子阴阳两隔,我悲痛地一遍一遍呼唤你的名字。儿子,为什么妈妈看到希望的时候,却突然坠落在地狱中。”

李女士回忆,听到儿子遇害消息之时:“我全身发抖,撕心裂肺。我不相信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宝贝。人们说,能够处处发光的人就是天使,苍天呐,求求你把我的天使还给我吧!”

她以母亲的名义强烈呼吁,学校切实保护留学生的安全,绝不能让悲剧重演。语毕,深鞠一躬。

为郑家提供法律方面协助的律师黄正东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沟通过程中,郑少雄妈妈的态度十分坚决,“一定要为独生儿子讨回公道,坚决将犯罪恶徒绳之以法,绝不姑息。”当地时间11月16日,至少200名芝大学生在校内游行示威,抗议学校未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也没有在制定保障计划的过程中听取学生意见。在此之前,超过300名芝大教职员工签署公开信对郑少雄的遇难表示惊惧,呼吁校方将打击暴力作为首要任务。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另据看看新闻,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遇害的中国留学生郑少雄举办追悼会。郑少雄的母亲在追悼会上进行了发言:“妈妈生平,第一次出国,不是去旅游观光,不是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更不是参加你的婚礼庆典,而是参加你的葬礼。今天,我远渡重洋,来到你身边。我用了你买给我的香水,我相信你能闻到这味道,闻到妈妈的味道,你知道妈妈来接你回家。”

延伸阅读

枪案后的芝加哥:暴力远未离开,但中国留学生勇敢地站出来

"We are here to learn, not to die. "

“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而不是送死。”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11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校园中心,300余名该校大学生自发组织了一场游行。他们高声呼喊着口号,将连日来的悲痛、恐惧、愤怒化为重新振作的力量。

这一天,距离芝大中国留学生郑少雄在附近街区不幸遇难已过去一周时间。11月9日下午1时54分,郑少雄在行经校园附近54小街900号的人行道时,遭持枪抢劫的匪徒枪杀。无数人为这条年轻生命的逝去痛心不已。

在这一事件背后最值得关注的是,芝加哥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今年以来,已经至少有三名芝大学生遭到枪杀。今年年初,芝大博士、中国留学生范轶然,在芝大校园附近的公寓停车场遭枪手杀害;今年7月,20岁的芝大大三学生马克斯·路易斯搭乘地铁返回校园途中,被从车窗窜入的流弹打中颈部,不治身亡。

美国学者安德鲁·戴蒙德(Andrew Diamond)曾指出芝加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繁华之下,危机四伏。这个矛盾的组合就像是芝加哥的AB面,让无数旅客和学子在向往芝城的绝美城市天际线时,不得不警惕其平静下暗藏的暴力隐患。

一年内,三位芝大学生相继离开人世,让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意识到:当最重要的人身安全不受重视,甚至失去保障时,必须勇敢争取、捍卫自身权利。

“今天的游行赐予了我力量——我们中国人之前一直以息事宁人和能忍著称,但近些年来一些不公平的事件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告诉世界我们也会捍卫我们的集体和权利。今天这股力量激励了我,我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捍卫我和我的集体。”芝大大二学生Daisy Chen在16日游行结束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大学生游行 受访者 供图

“郑同学的不幸,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遇上”

谈及郑同学的离世,“切肤之痛”和“感同深受”是芝大中国留学生们频频提到的词。在校园以及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似乎每个芝大人都能在郑同学的经历中看到自己。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此次游行活动的组织者、芝大研究生韩同学告诉澎湃新闻,对于多数住在学校周边社区的研究生而言,郑同学遇害的那个街口,正是他们坐公交车前往学校的必经之路。

韩同学认为,大家感同身受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同为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相似的文化、成长背景,让此前可能并不熟悉的他们,体会到彼此更为深刻的联结。芝大大三孙同学向澎湃新闻坦言,郑少雄的离开对他个人的冲击尤其大。他们不仅是老乡,高中在成都就读的学校还是兄弟学校。“他距离我自己的生活非常近,我能够想象他的生活、家庭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大学生游行 受访者 供图

芝大周边社区治安恶劣曾是一个长期且众所周知的问题。尽管如此,在芝大学生的认知中,至少白天在校园里或者附近是安全的。而郑少雄午后在距离学校操场仅200米的地方遇害,如同导火索一般,把学生们长久以来潜藏的恐惧、不安唤醒。

在孙同学此前的印象中,学校周围的治安情况似乎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糟糕。在多数时候,学校周围的街道都很宁静,学生们也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泡泡”里,不受外界威胁。

现在看来,芝大学生们所依赖的“泡泡”已趋破灭,平静街道表面下的隐忧已经浮出表面。孙同学告诉澎湃新闻,受到接连的疫情、经济危机影响,学校一带的治安在持续恶化,此前的安全保障或已不复存在。

韩同学观察到,曾经以为的安全地带不再安全了,一些住在离学校周边公寓楼的同学开始搬家,他们从芝大所在的南城搬至市中心,计划坐地铁或者轨道交通上学。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决定不去学校上课,直接在家上网课。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韩同学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开始改变,下午六点之后便不再出门。倘若要出门,行前定会在手机软件上频繁查看附近是否出现犯罪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同学出行前使用App查看附近犯罪活动。白点代表小型犯罪活动,黄点代表较为严重的犯罪活动

“我们必须站出来”

警钟已然敲响。

除了对郑少雄离世的悲痛,以及对自身安全处境的不安与恐惧,觉醒了的芝大学生决意自发组织游行争取权利——要求学校加强安保,重视每个学生的生命安全。

“我们必须要站出来,绝不能让这件事这么简单地过去。”芝大大二学生彦竹告诉澎湃新闻,郑少雄学长的离开让所有人感到难过、无法接受。但她认为,大部分学生应该采取更加进取的态度,不被此次事件击倒,要去积极争取,让学校有所行动,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其实,彦竹今年刚到芝大上学的时候,她并不担心学校的安保状况。学长们曾介绍“芝大的校警似乎是美国境内最大的一支私人警察队”,她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校园里活动非常安全。但郑少雄在距离学校只有两三分钟路程的地点遇害,也让她不由担忧起学校实际上能提供的安保力度。

更让她和许多同学感到愤怒且难以接受的是,学校在回应该事件的表态中指出,郑少雄是在“校外”(off campus)发生意外,这一措辞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而彦竹决定站出来参与游行,也是希望以此督促学校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重视每一名学生的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大学生游行 受访者 供图

芝大今年已连续有三名学生遭枪杀,但这并未能激起学校快速、有效的响应。孙同学告诉澎湃新闻,部分原因是因前两位同学遇害的时间均在假期,大多数学生不在校,也未能及时表达诉求,推进安保措施的改善。

当下,孙同学意识到推动改变的时候到了。学生、老师、家长正团结一致向学校提出关于保障学生安全的诉求。孙同学介绍道,郑少雄遇害之后,通过多方努力,学生组织很快接触到学校最高层;紧接着,家长也整理出了他们的诉求;目前已有逾300名教授联名“上书”校长。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芝大和周边社区开始逐步加强安保力量。孙同学观察到,目前,学校所在的海德公园社区警察随处可见,而这是以前不曾出现过的景象。与此同时,让彦竹感到意外的是,此次学生游行的整个过程都有校警保护。“这让我多了些信心,至少学校给了我们发声的机会,我相信学校也会认真考虑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