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盛唐开启之际公元690年以67岁高龄正式称帝,在位15年,公元705年被迫退位。

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武则天是否曾经滥杀忠臣。

而这些忠臣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就是原本深受武则天信任的宰相“裴炎”。

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裴炎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武则天是统一战线的,那到底为什么在武则天称帝之前落得了个身首分家的悲惨下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则天

曲折传奇的女皇登基之路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要做到称帝,她要对抗的不仅仅是权力白热化的争夺,更要对抗的是整个时代对于女人的偏见。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在隋朝末年就结识了任职河东和太原的唐高祖李渊,李渊曾多次留宿武家,并且在后来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武家为其提供了钱粮衣物。

因此,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有“从元之功”的武士彠顺利入朝为官。

一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被封为应国公。

公元637年11月,武士彠之女刚满14岁,豆蔻年华、姿容出众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唐太宗的一名“才人”,赐号“媚娘”,也就是后来的女帝武则天。

李渊

大约武媚娘并不怎么对唐太宗的胃口,因为在史料中,对于武则天武媚娘时期的宫中生活记载甚少。

或许对于史官来说,一个三等不受宠的嫔妃,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浪费笔墨。

武媚娘的转机出现在李世民年老病重之时。

彼时,承担了唐太宗李世民国运长久鸿鹄之志的太子李承乾被废,新立太子李治

由于唐太宗缠绵病榻,才人武媚娘和太子李治都有侍疾之责,一来二去,李治被这个美貌聪慧的才人深深吸引。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武媚娘依照唐朝后宫的规矩出家感业寺为尼。

太子李治登基成为唐高宗。

故事发展到这里,原本武媚娘的后半生就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青灯古佛相伴了此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

没想到唐高宗的王皇后,在后宫斗争中,为了打击嚣张的萧淑妃,兵行险招,做出了一个让她后悔一辈子的决定。

当王皇后看到唐高宗对武媚娘的好感之后,建议将武媚娘纳入唐高宗后宫。

651年武媚娘再次入宫,随即为唐高宗生下一子李弘。

唐高宗

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武则天仅仅花了4年时间就将王皇后和曾经唐高宗的宠妃萧淑妃成功扳倒自己上位成为武皇后。

660年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无法处理国事。

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就显露出极佳的才能,唐高宗病后,皇后武则天临朝听政。

自此,武则天已经深深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对于权力的渴望也已经无法停止。

她不仅力克文武百官废后的企图,获得了二圣临朝的胜利,更是力排众议成为参与泰山封禅的第一皇后。

683年12月李治离世,临终前立李显继位为帝,并且嘱托遇到不能决断的军国大事,由皇太后决定。

李显

李显也就是唐中宗。

唐中宗即位后企图重用韦皇后父亲,宰相裴炎担心韦氏一族崛起威胁李唐稳定。

于是,684年裴炎与武则天一起联手罢黜李显为庐陵王,另立李旦为唐睿宗。

但事已至此,武则天多年的经营和渗透,已经在实际上掌控了李唐的权力中心。

691年天后武则天改唐为周,正式自立为武周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权臣的忠心

在武则天称帝的道路上,宰相裴炎一直扮演了一个重要而又纠结的作用。

其实在唐高宗李治临终之际,他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天后权力的膨胀对于李唐王朝的威胁。

为了制约天后武则天,李治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拼尽全力为武则天下了一道权力的禁制。

这道禁制就是以裴炎为中心的宰相群臣权力。

唐高宗遗诏中说明,有军国大事不能决断的,可以问天后。

在这背后其实也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一般朝政事务,天后不要插手了”。

原本唐中宗李显在裴炎、刘仁轨、魏玄同等人的辅佐下还可与武则天抗衡,奈何李显过于懦弱,难堪大任。

对于裴炎来说,唐高宗给的任务是保证李唐江山,最重要的并不是李显当皇帝,而是由“李氏宗族正统”来当皇帝。

在李显即位之初,一方面为了稳住局面,一方面裴炎也低估了已经60岁的天后武则天的野心。

他做了一个对于他来说“错误”的决定。

李显登基第三天,裴炎建议天后武则天宣令中书、门下。

这一个举动,打破了唐高宗遗诏对于武则天的限制,并且对于后来武则天重新掌控权力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裴炎

裴炎本来对于唐中宗李显的懦弱就不满,结果后来,李显年轻气盛、任性妄为,因为不满皇太后对于朝政的把控,竟然想要提拔自己皇后韦氏一族,还大放厥词说要把天下送给韦氏又怎样。

这样一来,李显彻底失去了裴炎的支持。

裴炎将此事告诉了皇太后武则天,两人联手,将李显罢黜。

到这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裴炎跟武则天是站在一个战线上的。

毕竟对于裴炎来说,比起韦氏,武则天显然跟李氏宗族关系更亲密。

然而,罢黜李显之后,事情就开始向着裴炎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了。

唐睿宗登基之后直接“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唐高宗苦心布局的“皇帝当朝,宰相辅助”彻底由皇太后集权替代。

皇帝唐睿宗完全失去势力,维护李唐天下的裴炎和一心想要自立的武则天的关系也由统一战线转变成对抗战线。

为了阻止武则天称帝,裴炎多次公开与武则天对抗。

首先,为了让自己的家族获得跟皇帝同等的地位,武则天要为武氏家族立“七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唐代为了强调皇族的尊贵,只有皇族才配享“七庙”。

武则天这个举动无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可见一斑。

同时,也是武则天对于文武百官的一次试探。

裴炎和刘仁轨作为当时相权的核心人物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忌惮,二人与百官一起,对武氏立七庙表达了强烈而坚定的反对。

裴炎的态度让武则天意识到自己想要自立代唐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不得已放弃了“武氏立七庙”的计划,但也从此,裴炎彻底得罪了武则天。

第二件事,武则天想要称帝,最需要铲除的就是“李唐宗室”。

而这也绝对是裴炎不能坐视不理的。

立七庙受阻后不久,武则天又找了一个时机,想要铲除当时李唐宗室中德高望重的韩王元嘉和鲁王灵夔,以此来打击李氏宗室。

这一次,很多人都因害怕武则天的权势而不敢反对。

只有裴炎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到底,导致武则天没有办法以合法手段达到诛杀韩、鲁二王的目的。

在这两次事件之后,武则天对于裴炎应该是已经下了杀心。

最后,武则天也终于抓住了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徐敬业起兵谋反”。

徐敬业

684年,将门之后徐敬业在扬州举起“匡扶唐室”的大旗,起兵讨伐。

原本处于两个势力集团的徐敬业和裴炎在共同讨伐武则天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利益的一致。

面对徐敬业的起兵,武则天的态度当然是围剿讨伐。

然而,裴炎却觉得自己找到了不负唐高宗所托的机会。

裴炎认为,徐敬业之所以会起兵讨伐,他讨伐的不是唐朝,讨伐的是武后。

因此,裴炎建议武则天还政给唐睿宗,并且认为只要武则天还政给睿宗,那么徐敬业起兵之事就可以不攻而破。

剧照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则天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了裴炎。

曾有说法,武则天截获到裴炎写给徐敬业的一封密信,密信中仅有两个字“青鹅”。

武则天看了之后就以“谋反”之罪斩杀了裴炎并且将之抄家。

满朝文武都十分不解,为什么“青鹅”两个字就谋反了?

武则天却说,“青”字拆开来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来是“我自来”,这就是裴炎打算十二月参与徐守敬谋反的铁证。

最后,武则天不顾众臣的劝诫,在684年10月将裴炎以谋反罪斩杀于都亭。【上述这段故事出自野史】

都说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武则天和裴炎之间关系的转换也就正印证了这个说法。

裴炎可以和武则天一起维护唐朝的权力,但裴炎拥护的只能是“李唐”而不可能接受“武周”。

这个根本上的立场,注定了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武则天杀裴炎,也是注定的结局了。

知网文献检索: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文辰西,《青春期健康》2020年10月期

《裴炎与武则天冲突的原因、性 质 及 影 响》,李永康,张彩琴,《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总第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