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人员伤亡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东线苏德战场,每场战役的阵亡人数都以10万为单位,阵亡人数超百万的战役也时有发生。而在西线欧洲战场上,上万人阵亡就已经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为什么东线苏德战场的伤亡会如此恐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6月,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在3个月内就打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这短短三个月内,苏德双方共打了六次大规模会战。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明斯克战役作为对苏第一场大型会战,作为胜利一方的德军,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战果。通过机动部队的快速穿插,17天时间就消灭了苏联西方面军50万人。1941年7月7日,为了彻底占领乌克兰,德军投入50万人发动基辅战役,准备彻底击溃苏联西南方面军。为此德军执行了整个二战中最大规模的包围,将苏联方面85万人彻底包围,最终有60万人在包围圈中阵亡或被俘。

在战争开始的头两个月,苏军的伤亡就已经超过一百万人。加上之后的斯摩棱斯克、敖德萨、列宁格勒战役。到1941年9月时,苏联军队已经有两百万人阵亡或被俘,而这只是整场苏德战争的头三个月伤亡。按照之后学者的统计,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的两百万人,是苏军战前,所有现役部队的总数。

战争初期庞大的伤亡数字,为后续战争定下了基调。几乎每一场大型会战,苏德双方的伤亡都以10万作为基本单位。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例,在苏军士兵拉科夫列夫的日记中,他是这样描述的‘一列火车将4千名士兵送到战场,15分钟后就只有不到20人能活下来’。而战后的统计中,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的损失加上平民的伤亡,总数超过了3百万。

苏德战争中期,随着苏军开始反攻,德军方面的战损也开始急剧扩大,并且战争烈度进一步加强。1943年7月与8月,接连爆发了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战役。这两场战役之惨烈,双方伤亡数字之多,让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争烈度的排行中都必须靠后站。

库尔斯克战役总共打了52天,苏军投入一百九十万人,向90万德军发动进攻。而对于这场战役的伤亡数字,德军方面的统计数字较少,双方伤亡加起来总共25万人。苏军方面统计,双方伤亡加起来则超过2百万。而后世史学家的统计,这场战斗的总伤亡应该在1百万左右。但这只是一场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战斗,其战斗烈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第聂伯河会战就更加残酷,苏德双方总共投入了4百万人。为了争夺这条河,前后打了将近3个半月。而这场战斗的伤亡,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说法,因为大部分参与战斗的人都死了。后世的研究者们,只能根据苏德两边的兵力补充情况,来推算这场战斗的伤亡,而推算出的伤亡数字,最大的可达3百万,最小的也有1百多万。

即使到了柏林战役,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战,双方的伤亡数字依然居高不下。两百六十万苏军冲入柏林市区,与80万德军交火,最后统计出来的军队伤亡,也接近70万人,平民的伤亡无法计算。

苏德战场是二战中最血腥的战场,两个工业强国在这里以百万人为单位拼杀,并造成了双方接近数千万人的总伤亡。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天气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由于苏德战场纬度较高,且秋冬季节的极寒天气,使双方都遭受了严重的非战斗损失。在德军士兵的日记中,就曾经提到过,在多次围城战中,德军最严重的伤亡并非是战斗导致的,而是因为低温。

有一张战时的照片很好的展示了当时的低温,一名德军士兵被冻死后,苏军将他被冻僵的尸体,倒插进雪地里充当路标。同时因为低温会冻住机械,降雪也会影响行军速度。导致很多部队在战斗后期,面对敌军的进攻,却因为大雪无法撤退,只能钉在原地发动绝望的反击,以求一线生机。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使苏德双方在入冬后,伤亡数字直线上升。

而政治方面的因素,则分为两点,其一是因为德国认为,日耳曼人是最高贵的民族。为了让日耳曼民族获取足够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消灭其它劣等民族。为此德国专门制定了《东方总计划》,在计划中详细的描述对劣等种族的清洗方式,并在之后的战争中开始执行。1941年6月底,德军在乌克兰地区的娘子谷一次性屠杀了10万苏联平民,而类似的屠杀仅有记录的就有超过15次。

其二,则是意识形态之战,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决定从精神上彻底消灭苏联。在电影《布列斯特要塞》中,就有过很精准的描述,当德军占领要塞后,就开始搜查幸存者是否有政委与苏共党员,并一一射杀。反过来说,苏军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会重点消灭党卫军部队。在战争后期,苏军内部多次出现了杀俘的情况,主要杀的就是党卫军俘虏,而国防军的下场则相对要好一些。

意识形态战争、民族战争,这两项绝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出现在了苏德战争中,导致苏德双方没有任何缓和或调解的可能,战争结果只能是以一方彻底被消灭为结束。这也成为了东线战场上,动辄出现百万伤亡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