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人称“佛祖”。

对于佛教的评价历史上有很多人,支持的有,反对的有,不支持不反对的也不少。

但这些支持的,反对的和不支持不反对的大多是外人,或者是后来人。

那么对于自己一手创立的教派,释迦牟尼本人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按照常理,一个人评价自己创立的教派必然是大吹大擂,总要说它的好处,但是事实上释迦牟尼评价佛教并没有这样,相反,他的评论很有几分哲理和深意。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修行之后获得大彻大悟,成为一代大觉圣人,然后出山广宣流布他的教法,创立了佛教。

对于佛教,我们中国人印象中应该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具备普世价值的一种宗教。

这种观念当然不算错误,但是却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再现佛祖当年的态度。

大乘佛教一直宣言释迦牟尼成佛后感慨“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其实当年释迦牟尼在觉悟之后,对于自己所证之法的态度颇有几分深意,饱含哲理,而不是单纯的感慨。

释迦牟尼对于佛法和佛教的态度并不是这么简单。

当年有人问佛祖,佛教能不能救天下众生。佛祖抓起手中一把土反问他:“你说是我手中的土多,还是喜马拉雅山上的土多?”

那人答道:“当然是喜马拉雅山上的土多。”

佛祖说:“不错,事实上佛教所能影响和改变的人就如同我手中之土,而世上众生则如同喜马拉雅山之土。”

上面这个佛教故事就说明,至少在佛祖本人看来,佛教救不了天下众生,或者说天下众生绝大多数是不愿意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是,释迦牟尼在成佛后对于自己所证之法的评价是“反潮流”。

这个评价恰恰反映了佛法对于绝大多数众生的真实意义!

因为原始佛教的教法以“十二缘起”而核心,教导世人通过舍弃世俗生活,以禅定的内在功夫寻求精神解脱,清心寡欲,谦卑退让,与世无争。

这明显和这个世界的主流相反,和绝大多数人的欲望追求无法兼容,佛祖说佛法“反潮流”当为不易之论!

当然,后世无论是古印度还是在中国,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普世意义越来越浓,入圣成道的评判标准一再发生变化,事情就朝着别的方向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