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神秘的电影,终于揭开了面纱。

张艺谋、冯小刚、关锦鹏、梁家辉、邓超、孙俪、姚晨、汤唯、海清......

无数大咖为这部电影助力吆喝。

所有声音都可汇总成一句话:“我们好想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艳芳

这三个字的分量,就已经值得一切。

距离她去世已经18年了。

但是到今天,我们还在怀念那个曾留下无数光辉瞬间的“乐坛大姐大”

那个香港的女儿,那个风华绝代的天后——

《梅艳芳》

时间倒回到2003年。

当时梅艳芳找到江志强,说想拍一部能留得下的电影。

恰好江志强当时在跟张艺谋导演合作《十面埋伏》,便决定邀请她演出。

但事与愿违,梅艳芳还没参与到这部电影便与世长辞。

最终,只能在片尾以字幕的形式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梅艳芳》,可以视为江志强给梅艳芳的一次“还愿”。

“这是一个承诺,这个承诺被我一直放在心里面,所以我的愿望是必须把这个承诺还给她。”

“再不拍我就遗憾到一辈子了,我自己不想欠人一个。有借有还,这个事情,我觉得我欠她的可能终究要还的。”

作为人物传记片,电影《梅艳芳》并不好拍。

因为梅艳芳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想要“复活”一个明星,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片剧本找了先后找了四个编剧才成型,更是花了7年的时间来筹备。

光是找梅艳芳的扮演者就在全亚洲花了3年多的时间。

最终敲定了新人演员王丹妮独挑大梁。

她是一名模特,还没有任何表演经历。

有的只是神似梅艳芳的面容。

但在江志强看来,长得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气质像。

影片绝对不是来找人模仿梅艳芳,而是找人来讲她的故事。

而王丹妮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用充满情意的笔触来描绘梅艳芳传奇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志强这样守一个承诺,其实也是因为两人相识之初,梅艳芳曾不求回报地帮衬过他。

1984年的时候,江志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发行商。

他经人引荐认识梅艳芳,并收获了对方一口答应为自己站台的机会。

彼此地位悬殊,但是梅艳芳不讲究这些。

梅艳芳对新人的提携向来不问因果,能尽力就尽力。

从补贴家用的“小妹”到豪爽义气的“梅姐”。

梅艳芳的一生,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代人的传奇。

4岁半便与姐姐登台卖唱;19岁获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

20岁出头就在香港红馆连开15场演唱会;

25岁凭借《胭脂扣》拿下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料影后”;

到35岁成为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金针奖”最年轻得主,再到38岁成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40岁溘然离世。

这并不是什么大女主剧本,这就是梅艳芳夺目且真实的一生。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梅艳芳大部分高光时刻都有所呈现。

4岁便跟姐姐梅爱芳同台演出,被黎小田发现,鼓励她们参加歌唱比赛,姐姐意外落选,梅艳芳凭借一首翻唱自徐小凤的《风的季节》一举夺冠。

之后,她与华星唱片签约,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职业歌手。

走上星途后,她遇到了她身边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一个是将梅艳芳一手打造成国际巨星的苏孝良(林家栋 饰),他是原华星唱片的总经理。

梅艳芳签约华星后,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走的还是当年流行的“邻家女孩”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并没有让梅艳芳一炮而红,反而让她陷入了诸多质疑之中。

有人觉得她长得不够精致;有人觉得她声音过于沧桑;还有人扒出梅艳芳在歌厅“卖唱”的往事,说她的“邻家女孩”形象是假装的。

刚出道就不被认可,这对于唱片公司和梅艳芳都是一个打击。

但是苏孝良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到“香港殿堂级设计师”刘培基,希望他可以帮忙。

这也让梅艳芳遇到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二个“贵人”——刘培基(古天乐 饰)。

此后的数十载,他们不仅是工作伙伴,也是惺惺相惜的挚友和知己。

他为梅艳芳设计了多款颠覆性的造型,将她“百变天后”的名号彻底打响。

专辑《似水流年》,刘培基把她包装成“男儿汉”的模样。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身垫肩西装,再配上一副墨镜,展现女性豪迈的一面,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小女生柔弱的刻板印象。

此后,梅艳芳的《坏女孩》《烈焰红唇》《妖女》……

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都联系着一个个鲜明且经典的形象,她的风格千变万化。

每次登上舞台,便成为众人的焦点,风靡了整个八十年代。

像是有一场戏,再现了“百变梅艳芳再展光华87-88演唱会”,当时她身穿刘培基为她专门制作的“菠萝钉”战衣,时尚、前卫,艳惊四座。

但是演出当晚,她的小腹剧痛,根本难以忍受。

旁人都劝她取消这场演唱会,但是她不想让歌迷失望,坚持上台。

当升降台送她上台的那一刻,她完全忘记了病痛,在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场戏是角色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

一方面,引出了病痛的隐患,一方面又展示了梅艳芳对舞台的热爱。

影片当中的多数泪点也源于舞台之上。

如果你看过她宣布患癌的发布会,你就会被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

正如她自己所说:虽然我是一个病人,但是我不是一个弱者。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她一直与时间赛跑,想要为这个世界多做一些事。

她做慈善音乐会为“非典”医护人员打气,在去世前一个月,还办了8场告别演唱会。

当时的梅艳芳已经骨瘦如柴,演出工作人员需要在后台摆放近十台暖风机为她取暖。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2003年11月,梅艳芳在香港红馆最后留下的那一抹背影。

她身披刘培基为她设计的婚纱,唱出醉人的歌词: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天生孤单我心暗淡,想到归去但已晚”。

唱完歌后她缓缓走上台阶,长长的婚纱铺满了整个红毯。

随后,她转身面向歌迷,潇洒挥手说了一句“拜拜”,完成了她人生中最精彩的谢幕。

她终身未嫁,但到最后选择把自己嫁给舞台,嫁给音乐,嫁给她所挚爱的万千歌迷。

《梅艳芳》这部片子公映之后,一部分人颇有微词。

有人说张国荣的扮演者十分让人出戏;有人说亲情路、爱情路的坎坷也展现得不够全面;还有人觉得很多重要人物都没有登场……

但当电影以梅艳芳身穿婚纱告别舞台这一幕作为ending时。

多数人的理性只会让位给感性。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影片的缺点,却不忍心吐槽,还能心甘情愿被感动落泪。

只因为,那个时代,有我们无法忘却的传奇。

即使已经过去十八年了,但我们依然在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