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265字,7图

阅读预计: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虽然目前中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依照目前两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不久的将来,印度的人口马上就超过中国变成世界第一了。

虽然人口多可以吃一波人口红利,但是印度存在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基础教育薄弱,种姓制约等等系列问题,那口红利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

反倒因为人口多,又要卖粮换外汇,即使拥有全球第一的耕地面积,却还常常产生粮食危机。

不熟悉印度的朋友可能在想,印度人口这么毫无节制的增长,咋不试下计划生育呢,比较符合印度国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其实是全球第一个实施计划生育的国家。

1947年印巴分立后,印度成为自治领,1950年成立印度共和国,2年后也就是1952年,印度“一五计划”的第二年,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

红色倒三角为印度计划生育的标志

从1951年开始到1979年,印度共完成了3300多万例绝育,其中1850万例都是在1974-1979的五年间完成的,占比高达56%。

1975年6月到1977年3月持续21个月的紧急状态时期,印度有超过800万人被实施了强制绝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1979绝育人数统计

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那次强制绝育的主要目标是男性,而不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女性。

在印度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国家,真是非常奇怪的一个地方。

印度这样做,是有国内外双重因素影响的。

早在印度建国前,国外就对印度过多的人口表示了担忧,人口学家们举出印度1770年至1950年的30次饥荒作为例子,认为印度必须采取行动控制人口。

美国政府、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都对印度施压,让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否则就切断粮食援助,或是停止提供贷款。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再加上国内粮食实在不够吃,所以印度政局稳定不久,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

印度政府刚开始时,注意力集中在育龄女性上,以提供避孕药具和服务为主,同时辅之以各种宣传。

6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宫内节育器(IUD),但随着宫内节育器的不良反应消息传开后,接受率就下降了。

到1971年,喀拉拉邦最先试点了基于战时流动野战医院的“输精管结扎营”(Compulsory Camp),在喀拉拉邦政府的高度参与和重赏下(100卢布,价值11美元,超过一个普工1个月的收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印度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

绝育宣传

印度乡村闭塞,政府执行力又低下,平时无法深入乡村,而农村男性更有可能在外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外出领取政府口粮,比较容易接触到他们,所以可以在学校、开阔地等地到处设点的“输精管结扎营”展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再加上输精管结扎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简单,恢复快,一拉进去,二十分钟出来又是一条好汉。

跟女性绝育手术比起来,多快好省,不要太理想。

输精管结扎示意图

对于大多数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的印度人来说,避孕药具等计生用品根本就消费不起,而政府糟糕的财政情况也无法为此提供多少补贴,所以绝育算是一个又快又省钱(甚至还能赚点营养费)的好方法了。

国际舆论也为印度推行男性绝育推波助澜。

在印度的计划生育工作起步缓慢后,美国传播科学家就开始提出一种将男性视为理想目标的新战略用于避孕。

1962年,社会学者J·梅奥·斯泰克斯(J.Mayone·Stycos)称,印度政府存在“中产阶级”和“女权主义”偏见,官员们优先为有时间和金钱去诊所、进行持续护理的夫妇提供以女性为导向的避孕方法。

他认为,印度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绝育措施,这是一种可供医疗保健有限的贫困夫妇使用的方法,并且应该让男性成为目标。

其实对于国外来说,只要印度乖乖听话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他才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甚至还能在舆论上帮你摇旗呐喊,理论上给你科学论证呢。

“输精管结扎营”全国推广后,1970-1971年间男性绝育的人数是130万,到1972-1973增长到310万,可惜次年由于医疗问题和民众的抵抗心理(认为会影响一展雄风的能力),又下降到了9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计生诊所排队的男性

1975年,印度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恶化,政局不稳,总理英迪拉·甘地面临着严峻的执政危机。

6月,为了保住总理宝座,保住国大党的执政党地位,英迪拉·甘地决定使用宪法范围内最强硬的手段--宣布紧急状态,逮捕了大量反对派人员。

在实行紧急状态的第六天,英迪拉·甘地提出了一个“20点计划”,以此希望能使工人、城市贫民、下层农民和学生的生活状态能得到一些改善。

与此同时,另一个作为补充的“5点计划”由她的二儿子桑贾伊·甘地提出,其中一个就是计划生育。

在此之前,印度虽然一直推行计划生育,但是整体效果不如人意。

在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1952年,印度人口为3.8亿,到了1975年,印度人口激增到6.13亿,涨幅高达61%。

但同期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却常年在3%徘徊,粮食难以自给,常常需要国际援助。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再加上印度建国以来一直推行计划生育,大众都有这方面的意识,桑贾伊的“5点计划”里有计划生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桑贾伊·甘地是英迪拉·甘地的次子,也是她认定的接班人。作为太子,桑贾伊自然要好好表现下,捞点政治资本。而紧急状态下混乱的政局,也为他的“大展手脚”提供了有利环境。

桑贾伊·甘地是印度国父尼赫鲁的外甥,他妈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鲁的独生女儿。他虽然姓甘地,但是跟那个很有名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圣雄甘地没啥血缘关系。

他爸是个拜火教徒,原名是费罗兹·甘地(Feroze·Ghandy),跟他妈在英国留学的时候认识的。

等到两人要结婚了,尼赫鲁却犯了难,毕竟他家是婆罗门,跟一个拜火教徒结婚有点说不过去啊。

于是那个圣雄甘地就出主意说让费罗兹·甘地把他的姓Ghandy改成Gandhi(圣雄甘地的姓),读起来一样,但是看起来就跟圣雄甘地像是一家人了。

不知怎么的,让我想到了清朝满人的抬旗,正蓝旗抬到镶黄旗,一下子升了好几个阶层,看来种姓这个思想真是深入骨髓啊。

桑贾伊·甘地

言归正传。

急于表现的桑贾伊·甘地,自然希望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效。他非常重视计划生育的推进,制定的政策也比较激进。

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等等。

可是你想印度前期推行了这么久,效果也就一般,哪是他一个都没有正式政府职务的人想当然以为然的,所以一开始的效果并不好。

年轻且毫无经验的桑贾伊·甘地,开始向各邦政府施压,摊派高额指标。

那时候的国大党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一直是印度建国以来的执政党,桑贾伊·甘地又是指定接班人,大家自然巴结着他。

各个邦压力大,可又想在太子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一时半会儿完不成怎么办,那就只能来硬的了。

“输精管结扎营”这么好的方法就在眼前,要设备有设备,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基础都打好了,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

而且相对于女性,男性更多的在政府、学校、企业等任职,更可能受离职、降职、罚款等威胁。在农村,男性外出更多,更容易撞上到处设点的“输精管结扎营”。

所以各邦在执行时自然而然就选这个了,一时间搞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特别是北印的中央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等几个邦,非常卖力,这些邦连成一块,被戏称为“结扎带”(vasectomy belt)。

官方没有关于紧急状态时到底有多少人被强制绝育的统计,但是估计大概有800万例,其中男性超过600万例。

1977年1月,英迪拉·甘地宣布结束紧急状态,3月重开大选,但大选结果出来后,她领导的国大党却遭惨败,国大党第一次丢了执政党的位置。

不能说此次强制绝育导致了这一结果,但是绝对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了大选的。

至此之后,印度政府开始将其计划生育政策180度转向女性。

据TK Sundari Ravindran 在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中指出,女性绝育在 1975-76 年占所有绝育手术的 46%,在 76-77 年下降到仅 25%,在 1977-78 年上升到 80%。

在整个 1980 年代,它们约占所有绝育手术的 85%,而在 1989-90 年,这一比例为 91.8%。

直至今日,女性绝育仍是印度最流行的避孕方法。

参考资料:

1.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Davidson R. Gwatkin,Political Will and Family Planning: The Implications of India's Emergency Experience,Population Council.1979

3.Prajakta R. Gupte,India:“The Emergency”and the Politics of Mass Sterilization,2017

4.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752992

5.https://feminisminindia.com/2020/09/04/history-of-forced-sterilisation-concerns-us-even-today/

6.https://qz.com/india/1414774/the-legacy-of-indias-quest-to-sterilise-millions-of-men/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