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王淦昌(1907.5.28—1998.12.10)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成就: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黄昆(1919.9.2-2005.7.6)

出生地:北京

毕业院校: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成就:完成了两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一项是提出了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妻子一同提出“黄-里斯理论”,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射线漫散射的理论,被称为“黄散射”,与里斯共同提出了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提出了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研究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物理。建立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还建立了研究所和生产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车间,让中国半导体学科和半导体技术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叶企孙(1891.12.1-1968.10.16)

出生地: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毕业院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成就: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曾发表论文《水银蒸气的低压弧光和它对荧光的影响》回答了当时“在小于最小电离电动势的电压下,产生电离所需要的能量问题”的世界性难题,在当时引起轰动,是气体导电研究的一项新突破,饶毓泰则是在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开垦播种”阶段十人世界物理学的先声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叶企孙(1898.7.16-1977.1.13)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成就: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曾对普朗克常数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值被国际物理学界当做准则沿用16年之久。他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是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培养科学人才、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许多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两弹一星”功臣中的23位功勋科学家,有9位是叶企孙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严济慈(1901.1.23—1996.11.2)

出生地: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下湖严村

毕业院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成就: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严济慈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具体有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影响的研究、测定臭氧层紫外吸收系数、测定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

出生地:安徽怀宁县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成就: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钱三强(1913.10.16—1992.6.28)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成就: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国立交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成就: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2001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吴有训(1897.4.26-1977.11.30)

出生地: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成就: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称作中国物理研究的“开山祖师”。其贡献主要是X射线、和对散线的吸收方面的研究,全面地验证了康普顿效应。曾先后在多所高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吴有训在清华大学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研究实验室,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Type="normal"@@-->

一、杨振宁(1922.10.01-)

出生地:安徽合肥

毕业院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

成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主要提出过相变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杨—Baxter方程。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近代物理学,尤其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都是基于宇称不守恒理论搭建的。杨振宁也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在世界物理学历史的梯队上,杨振宁的成就甚至可以挤到和牛顿、爱因斯坦同一位置。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