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影响道路安全,是谁在提前预警?大货车超载、洒漏污染路面,是谁在通风报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随着平远“智慧公路”和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平台项目的相继投入使用,平远县“智慧交通”上的“黑科技”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公路的病害检测效率,让公路病害检测从人工操作朝着人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保障了通行车辆安全。

实时监测管理公路桥梁

在国道G206长田圩镇段,记者看到,往来机动车络绎不绝,360°球式监测设备正在“执行任务”,对辖区公路路网通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利用高清摄像头对路面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情况实时传送到我们公路事务中心的监测中心。”平远县公路事务中心养护股负责人陈达志介绍说。

路基边坡的安全监测是公路养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推进湍溪至八尺段改线工程建设时,要进行挖山削坡。为减少边坡落石、坍塌等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该中心就充分运用“智慧公路”健康监测系统。“如果路面发生了特殊情况,比如边坡落石,有交通事故,或者是危害路面正常行车安全的行为,也可以及时发现,同时让巡路人员处置。”陈达志说。

据了解,为推动平远国省道公路高质量发展,平远县公路事务中心向上争取200多万元,按照“一张网、一双眼、一盘棋”布局建设,首期在国道G206八尺圩镇段、中行田螺纽段、长田圩镇段、长田长庆段;国道G358八尺黄沙段,省道S332河陂水大桥共6个点安装“智慧公路”监控设施,对重点桥梁、隧道、边坡、危险路段等进行智能监测管理。

“今年8月,我中心就利用监控平台,及时发现并处置了G358国道因施工造成的山体滑坡事故。”陈达志说,因为发现及时,中心及时通知施工班组设置示警,避免了事故发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智慧公路区域性示范应用,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路基和桥梁装上预警装置。”陈达志介绍,目前监控平台只能监控,遇到极端自然灾害时需要人24小时值班值守,有了预警装置后,公路、桥梁遇上灾害时产生异常情况会及时报警,公路部门可以立即组织实施做好防护、疏散群众。

1秒内实现精准治超

“只要大货车经过,1秒内可全面获取超限车辆信息并自动上传至交通综合执法平台。”最近,随着平远县交通运输局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非现场执法系统正式上线,平远县运用科技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在长田S239与G206交叉处路段看到,路面上方安装了摄像头,埋于公路地下的称重传感器横贯马路,车辆经过时,非现场执法平台就会自动显示出检测数据,货车一旦超限,系统就会实时传送到信息平台,随后也将以短信的方式向该车车主推送相关违法信息。“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分别由视频监控、动态称重、电子抓拍、电子围栏等软硬件组成。”据平远县交通运输局执法一股股长张桂玉介绍。

据了解,长期以来,交通执法部门查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主要依靠路面巡查和设立固定检测卡点,然而,一些司机驾驶超限超载的车辆通过种种手段避开检测,逃避处罚。今年筹集110万元建设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这个系统如同电子检查一样,24小时不间断‘秒查’超限超载。所有的车辆经过不停车检测点时,系统会自动将车辆信息通过监控平台等实时传输,交通等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作出及时处理。”

“从上线监测情况看,效果非常好。”张桂玉表示,上线后,每天经过国道超载车辆从500多辆减少至现在200多辆。系统24小时对超限超载货运车辆实时监控,一方面解决一线治超人员不足、取证困难、超限运输安全隐患难以根治等问题。另一方面,形成高压联合查处态势,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超限超载车辆数,确保道路、桥梁畅通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下一步,我们在八尺肥田、石正上峰、仁居谢屋、大柘河陂水、热柘S225木材检查等跨省、跨县重要通道和重点货物通道继续推广非现场执法平台建设,并将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做好治超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的有效衔接,建立信息审核、立案处罚、非诉执行等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治超执法效率。”张桂玉说。

【全媒体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朱双玲 刘伟东 张志斌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