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今日《人民日报》刊文揭露传播套餐乱象,包括“无流量”套餐虚名、营销电话诱导消费、套餐易升级、降档难等。

文章称,运营商推出的“无流卡”等服务声称用户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就可以“无流”使用各种手机程序,但这些产品在宣传和资费规则方面存在“言语陷阱”,对部分用户存在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一张“无流量卡”为例:根据产品海报,只要月租19元,套餐内100多个手机节目都可以“无流量”使用,套餐外流量按1元1G标准收取。但当你

翻下

页面,点击“资费明细”这四个小字,你会发现所谓“免费流量”,就是指涉及的100多个手机程序可以使用一定量的“专属流量”,一旦流量消费超过限额,就会按照套餐外的流量进行收费。此外,包括在

无流

范围内的移动电话程序的版本也是有限的。同时,部分直播软件条目下还有额外说明:观看直播、播放视频产生的流量可以免费,但用户上传视频、图片产生的流量不在专属流量范围内。

文章称,电信企业经常给用户打各种营销电话,这些电话往往以“还老客户”的名义推荐客户升级套餐,重点是套餐升级后通话时长、流量等方面的提升,而新收费等字眼却被提及甚至不提。过程也很方便。只要客户口头同意,输入验证码等步骤,很快就会成功。一些营销电话建议用户免费体验一项新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在体验后自动续订。只有当用户发现话费比平时高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的“体验”变成了“订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一些现象,如容易更换和升级包,降档困难,人为障碍。

今年11月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信息通信服务感知的通知》,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在自有营业厅、营业厅、网络大厅、资费区和代理渠道,以及老年人、残疾人优惠资费套餐查询门户,提供资费套餐在公共市场销售。全面梳理在售包装的名称,避免造成误解。及时提醒用户套餐内流量的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通知》要求电信企业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