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想必大家都听过“心有灵犀”这个成语,它形容的是两个人之间能够互相领会对方心思、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默契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正在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认为对方也一定会有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你突然想念你的某个朋友了,当你正准备给他发消息的时候,反而先收到了他的消息。突然有话想跟母亲说的时候,你母亲正好打来电话。在班上有一个喜欢的男生,当你忍不住老是去偷偷看他、关注他一举一动的时候,最后发现他正好也喜欢你,并跟你表白了。双方仿佛心有灵犀一样,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思,有着十足的默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用“自我服务偏差”来解释。这种自我服务偏差揭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会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过多的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经典的实验范式是字词实验,研究人员会快速的在屏幕上呈现一些关于自我的、他人的、积极的、消极的四种类型的字词。

并且让参与者做出按键反应,当出现关于自我的词语时,按左键,出现与他人有关词语时,按右键。结果发现,人们往往会更多的将那些积极的词语与自己联系起来,表现出更快的按键反应,而对于那些消极的词语,则会更倾向认为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心理学家指出,“心有灵犀”现象只是一种概率问题。你们经常相处、打交道,彼此之间自然会多一些联系,而对方给你打来电话,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而当对方打来电话的时候,你刚好在想他,这也是有可能的。虽然这只是一种概率上的巧合,但人们还是会倾向于认为,对方感受到了自己的思念,所以才会刚好在那个时刻打来电话。

这种错觉导致自己产生了“自我服务偏差”,认为发生的这种积极、巧合的事情,是由于对方感受到自己想法的结果,认为这种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忽略掉那些自己在想念对方,对方没有打来电话、或者没有感受到自己心思的情况。只愿意去关注那些积极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不巧合的事件,自然会感觉对方仿佛知晓自己的心意,总是发生一些很巧的事情。

所以说,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发现对方也正好在思念你,你认为这是一种心灵感应、认为是自己把这种思念感带给了对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你们彼此熟悉、经常碰面或者经常联系,两个互相在乎对方的人自然会时不时的想起对方,这就是一个概率上的问题。不过这种巧合确实能够带给人惊喜感、愉悦感,所以与其思考其中的原理,不如好好享受这种心有灵犀带来的默契。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