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 ——薛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爱讲大道理的人,语重心长地说一大段话,大概的意思是:

  • 你应该成熟一点,不要那么情绪化;
  • 面对这样的人,你不能生气,不然就落入别人的圈套了;
  • 听我的,必须这样做......

这类人的结局往往是被疏远,他自己也很无奈,然后扪心自问,“我说的不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理讲得越多,越是会让人感觉心里堵,不愿再继续沟通下去,这其实属于一种低情商的沟通方式。

即使说的是正确的,也会让人感到厌烦。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在交流中,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也被称为EQ,是人的情绪、意志、耐受度等方面的特质,也包括导商(LQ)。

从某些方面来看,情商是把不能有效控制的情绪转变为可以控制的情绪,并且能够增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的情商并没有太大的先天因素,更多的是与后天环境和教育有关。

自古以来,道理,即天地自然之理。

天地随气而变化,万物皆有盈虚损益。擅长“讲道理”的人,类似于“道理之家”。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主要是能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当自己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

其次则是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调节自己,走出困难的低潮,重新出发;

最后是理解他人的情绪,在人际关系的中,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那些喜欢讲大道理的人情商普遍都不高。

共情能力弱

美国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提出:

大脑的中隔区在人的共情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测试中,中隔区活跃的人也是能够在现实中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共情能力弱的人对他人的情绪感知力差,甚至没有感受力,以至于与人沟通中,对人的情绪照顾不周,只能运用一些大道理交流,显得情商很低。

精神和行为科学教授盖瑞·斯莫曾说过:

情商低的人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他们会失去目光接触和察觉微小非语言信息的能力。

汉高祖刘邦总结他战胜项羽时说:

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粮草,我不如萧何;论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决胜负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生活中,大家都渴望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产生共鸣。

但好不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对方却说,“这有什么好发愁的”、“你要坚强啊”这样的话,这类人就是典型的情商低,共情能力弱。

个体心理差异

从个体的心理层面上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缺陷。

有些人就是天生不喜欢听大道理,不喜欢被命令、指点的感觉。

在成长过程中,若是养育者只对我们讲大道理,在你的言行举止上指手画脚,却从真正倾听过你的内心感受,

长大后,这类被指手画脚的人很容易成为一个“过度应该”的人,主要体现在:

  • 你必须这样做!
  • 人应该怎样做?
  • 我应该怎样做?

这些养育者与孩子建立的联系,不是通过情感,而是根据“对错”、“好坏”、“道理”等方式,这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情感能力没有被引导和发展,形成了“大道理”的交流方式。

高情商的特征

《红楼梦》中薛宝钗解囊相助,仗义扶危使人折服。

在为人处世上总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如:设螃蟹宴为囊中羞涩的湘云摆脱困境;对黛玉悉心照顾,从精神上劝慰开导;悄悄出钱为贫寒的邢岫烟赎当寒衣......

在人际关系中,她始终保持主动性,她是“大观园”里的“及时雨”。

助人适时、适度、不动声色;

待人周到、细致、一视同仁;

处事冷静、明智、审时度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但过度的讲道理并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情商的人往往更擅长察言观色,共情能力强,洞察对方的情感需求,并以此获得赞美。

而低情商的人则共情能力差,以自己为中心,无法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沟通时只会讲大道理,却效果甚微。

你对世界的认识、看法、道理,是通过整合自己的感受来完成的。

只有当你尝试学会去感受、理解、尊重,你的情商才有提高的可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情商》《个体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