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人讲求养生,不少民众靠吃中药调身体,普遍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长期吃保养没关系」,但药师提醒民众:「这样的错误观念可能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为通常中医在治病时,讲究辨证论治,在使用中药时要结合体质的考虑。」若是吃错长期下来可能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少民众从小吃中药吃到大,但中药真的都对身体都是无害吗?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药剂科药师黄品臻提出常见的三大问题。

中医又分虚寒体质!用错更加重病情

疾病的证型有分寒热虚实,若一味地使用某种中药,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造成病程延长病情难愈。

例如:许多人会为了治疗感冒而泡金银花茶、板蓝根茶,但金银花、板蓝根药性寒凉,属于清热解毒药,对于感染引起的黄痰、咽喉肿痛等热性症状有不错的效果,但若本身症状为寒性的人,像是流清涕、容易怕冷等,就不适合使用金银花否则容易损伤胃气、造成病情加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使用产生不良反应而不自知!

常常以为中医药抗衰老、延年益寿,认为中药补益药可常补、多补,黄品臻强调:「这是错误的观念!像是以为人参可以补元气,但若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胀、失眠或血压增高等。」

枸杞明目、补养肝肾,是日常生活中用的中药材,不少人也会直接嚼着吃,但枸杞药性偏温,勿大量食用,尤其是平常容易口干、口渴、大便干、常出现口疮的人。

另外,像是教师、销售员等职业需要大量用喉咙,会使用胖大海泡水来润肺开音。但因为胖大海药性寒凉,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若本身大便较稀、体质寒凉,使用胖大海可能会加重腹泻,长期使用也可能损伤脾胃之气而造成食欲下降、腹胀、腹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略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

药物在配伍之后,产生结果可能是有益的,减低毒副作用、增强疗效,但也可能是有害的,产生毒副作用、降低疗效,恐怕是会引起非预期的药物交互作用而对身体造成危害。

黄品臻提醒:「中药也是药,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了解中药误用、滥用的危害性,避免盲目地使用药疗。」不只西药会有药物滥用的问题,中药过度使用也会延伸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