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了44年的冷战中,苏联本来有三次机会赢得冷战,这三次机会分别是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但是这三次机会,苏联一次都没有把握住,反而使局势变得更加不利于自己。苏联每一次机遇中,都作出错误的决定,这里面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战期间,苏联总共遇上了三次赢得冷战的机会,但每一次都没有把握住。第一次是古巴导弹危机,为了对抗美国布置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将古巴变为了自己的导弹基地。双方为此在世界各地都展开了军事对峙,但最终苏联因为扛不住美国方面的压力,不顾古巴的抗议,强行撤走了导弹。这一行为不但暴露了苏联的软弱,也让自己的盟友古巴,对苏联的态度开始恶化。

第二次机会,则是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那二十年。由于越南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住南越亲美政权,美国政府也只能硬着头皮增大投入。最终投入了几十万士兵,却只收获了十多万伤残士兵,以及连续多年都无法恢复的财政赤字。

但苏联却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反而在越战的这二十年中,连续三次向自己的盟友开枪。1956年,苏联两次武力镇压匈牙利人民的和平游行。1968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改革,苏军一个月内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69年,苏联主动挑起中苏边境争端,连续制造了珍宝岛事件、铁列克提事件,导致中苏关系彻底恶化。

第三次机会,苏联为了扶持阿富汗亲苏政权,悍然入侵阿富汗。但苏军侵占阿富汗,却对其邻国巴基斯坦缺乏关注。导致美国可以通过巴基斯坦,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支援,最终让苏军陷入到了长达十年的治安战当中。连续失去了三次机会,并且每一次都作出错误决定的苏联,最终失去了生机,于1991年解体。

苏联在冷战中,错过了三次机会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苏联本身的对外政策上。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联的对外政策就开始愈加极端,到勃列日涅夫时代达到顶峰。只要关注三次机会出现的时间点,就可以发现,三次机会都出现在这两任苏联领导人任期内。

赫鲁晓夫的外交政策很矛盾,面向国际社会提倡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对任何北约集团或盟友的行动,却会以一种非常激烈的形式作出反应,并且完全不顾及实力对比,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典型案例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以及匈牙利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一情况变得更加明显。如果说赫鲁晓夫还有所收敛的话,那么勃列日涅夫就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不但开始在内部扩军,对外也会频繁使用武力来干涉他国政权。勃列日涅夫时期,是整个苏联历史上,对外用兵最频繁的时期。在18年的时间里,苏联主动挑起或直接参与的战争包括,中苏边境冲突、阿富汗战争、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欧加登战争。

从这两任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政策上,可以看出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二十年间,苏联越来越相信武力能解决所有问题,使得它在三次机会中,都选择了最糟糕的解决方法。

在苏联赢得冷战的三次机会中,苏联每次都因为自己极端的外交政策,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做事完全不考虑自身实力与后果,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不顾自己的军事投送能力,妄图在美国的后院里,建设一个导弹发射基地。认为只要建立了导弹基地,就能逼迫美国退让。这一行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如果美国真的入侵古巴,自己有没有能力保护住这个盟友,毕竟古巴距离美国只有两百公里,而苏联和古巴,中间隔了整个大西洋。

在阿富汗战争中,也是同样如此。作为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亲美是国际共识,一旦苏联进攻阿富汗,美国一定会通过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而苏联并没有能力同时占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苏联却依旧选择出兵,占领了整个阿富汗,随后就是连续十年的治安战,让苏联陷入到了泥潭之中。

这两次军事行动,苏联完全不考虑自身实力,坚信使用武力就能达到目标。贸然行事的后果,就是让美国可以反将一军,沉重打击苏联的外交与经济情况,其中持续了十年的阿富汗战争,更是让苏联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两方面都严重受挫。

其次就是企图靠武力完全控制盟友。在匈牙利事件、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中苏边境冲突中,这一点表现得一览无余。匈牙利事件与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起因,全部都是由于当地人民和政府,对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条件变差等原因,进行游行并希望改革而引起的。面对这一情况,苏联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经互会体系,来平复这一系列问题。但苏联却选择了派出军队,向游行的人民群众开枪射击。

而中苏边境冲突的起因,也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政治与外交上存在分歧,这本来是可以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的,但苏联方面还是选择了武力解决这一方法,试图压服中国。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就不断挑起边界冲突,导致了珍宝岛战斗的爆发。这三次事件,使苏联错过了利用越南战争打击美国的机会,反而让他自己与盟友离心离德。

可以说正是因为苏联过度相信武力,不断采取极端的外交政策与处理方式,让苏联接连失去了三次机会,最终导致自己在冷战中失败并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