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围绕“多元包容韧性的城市治理体系”,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在论坛上发布《韧性城市建设之广州实践报告》。报告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文化韧性、公共韧性五个维度出发,以数据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广州韧性城市建设实践,并综合广州城市治理榜七年来的研究,就广州城市治理提出媒体第三方建议。

课题组对广州的城市韧性建设进行总结,广州城市韧性程度较高,在面对新冠疫情冲击过程中,展示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韧性,也涌现出一批可复制的治理经验。但从城市韧性系统的测评来看,公共资源分布不平衡、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个别领域面对灾害冲击时仍较脆弱等问题不容忽视。

课题组建议,以广州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应积极应对全球能源革命蕴含的新增长机会,完善公共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在打造环境韧性时走出一条适合自身道路的低碳绿色之路,在城市文化传承和活化过程中坚持多元包容,保持文化自信。最后,调动城市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

经济韧性 经济发展呈现较强韧性 未来要抓住新增长机会

课题组负责人就五个维度中的其中一点作重点介绍。经济韧性是城市韧性的基础。近十年广州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突破2.5万亿元。广州居民收入也在持续上升,近五年来都跑赢了GDP增速。对比一下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广州都要明显高出很多。

2021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同比增速为13.7%,高于同期广东省和全国的增速。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广州经济增速虽然略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已经非常接近,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缩小。经济增长能够以较快速度从疫情冲击中恢复,是广州经济韧性的表征。

原因是什么?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背后有两股力量在发挥作用:一是以新能源车产业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强劲增长,二是以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更新为代表的城市新能级的快速增长。

广州经济将要迎接的下一个挑战是什么?全球能源革命。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逐步向绿色能源过渡,用更低的碳排放支持经济发展是未来的全球趋势。对此课题组也提出建议:广州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这场挑战,大力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投资,努力抓住这一场能源革命中蕴含的增长机会。

2

社会韧性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注重资源科学布局

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社会发展的韧性保障。公共医疗、教育、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都是确保社会运行的重要方面,一旦某个系统脆弱,突发事件袭来必定带来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现场,负责人重点分享了广州公共医疗体系的建设。

课题组通过对近五年广州医疗资源数据的分析发现,广州不断在继续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已基本形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具有领先优势,三甲医院数量排名全国前列。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建立了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龙头、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骨架、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支撑的三级疾病防控体系。

同时,广州公共医疗体系也有待提升的地方,一是医护人员数量仍需提高、二是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聚在中心城区,三是患者对基层首诊信任度不高。课题组也建议,随着人口增加,广州应继续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同时注重资源的科学布局。

3

环境韧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环境韧性是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污染的安全底线屏障,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的环境感受以及城市安全环境的打造,能够反映城市的基本环境韧性。负责人重点分析了广州改善环境的一些做法。

数据显示,近五年广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年均值不断下降,2020年广州PM2.5超标天数为0。负责人通过广州绿色公交项目和碧道建设两个案例,介绍广州改善、利用环境的勇气和决心。

比如绿色公交项目,从2013年开始,广州把全市所有的高尾气排放公交车逐步更新为LNG等新能源公交车,2018年又更新推广了一万多辆纯电动公交车,到现在为止,广州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市纯电动公交覆盖。广州的做法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2019年,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上,广州获得“绿色技术”奖。这是广州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课题组认为,广州推广绿色公交和建设碧道的生动实践说明,只要采取有效的行动,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就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4

文化韧性 广州老城活化经验,折射出城市的文化韧性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城市文化的凝聚功能,都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韧性。论坛上,负责人分享了广州如何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和街区。

早在2014年,广州就公示了26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随后,各个街区开始编制保护规划。编制规划不难,难的是之后落地和改造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微改造”一词在广州诞生。课题组以永庆坊的成功改造为例指出,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广州老城活化经验,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也折射出城市的文化韧性。

5

公共韧性 城市治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看民众参与度

让每个公民加入到城市韧性系统的建设中,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因素。课题组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视角来阐述广州如何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课题组以市政府新闻办2020年的高频率发布信息为例:2020年250个工作日,广州召开了241场新闻发布会,尤其是疫情出现后,几乎保持了“日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于涛给了很高的评价:疫情期间,广州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主题做到了权威发布、及时回应,实现了对舆论的主动引导,这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传播的宝贵实践。

课题组以天河区和南方都市报共同推动“桥下空间”改造,吸引公众参与城市“微改造”举例,认为媒体在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架起了官方民间沟通的桥梁,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课题组则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举例指出,一个城市治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得看民众参与度。广州街坊,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广州的生动实践。

以上三个视角,说明我们的城市治理,正在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

延伸

2021广州城市治理榜即将发布

2021广州城市治理榜即将发布,今年的榜单体系共有10余个子榜单。其中,绿色低碳榜、港澳双创榜和城市更新榜等是创新榜单。经前期广泛征集,今年的案例型榜单共收到申报案例432件。专家组围绕各特色榜单的评价维度,对候选案例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各榜单最终入围案例。这些案例,代表了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城市更新、数字经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各方面创新做法,将为城市治理带来新的启示。

A04-06版

统筹:裘萍 陈伟斌 关健明 申鹏 执行统筹:江英 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魏凯 梁思华 王美苏 王诗琪 晏文龙 蒋模婷 黄姝伦 实习生 黄江勤

摄影:南都记者马强 冯宙锋 邹卫